他又沉浸到了工作中,仿佛刚才那句问话只是随口一提。苏卿卿却因这偶然的回忆,心头泛起一丝淡淡的、属于遥远青春年代的涟漪。
时间在专注的协作中流逝得飞快。不知不觉,窗外已是夕阳西斜。
司寇砚书合上最后一份文件夹,将摊满一桌的资料仔细归拢好。“核心材料已经大致清晰了。今晚我会起草一份申请报告的初稿和相关的法律条文摘要。” 他的效率让苏卿卿惊叹。
“真是太辛苦您了,司寇先生。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才好。”
“分内之事。”司寇砚书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贯的利落,“能为保存一份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出点力,是应该的。”他顿了顿,补充道,“你的资料整理得非常系统、细致,帮了大忙。”
这是他第一次明确地称赞她。语气虽然依旧平淡,但苏卿卿能听出其中的真诚。一种被认可的喜悦悄悄爬上心头,她莞尔一笑:“您过奖了。能帮上忙就好。”
两人一前一后走下楼梯。咖啡馆里的客人已散去大半,只剩下夕阳的余晖将室内染成温暖的橙黄色。
司寇砚书拿起自己座位上的书和文件袋,向苏卿卿点头告别:“明天上午,我会把初稿带过来。”
“好的,期待您的成果。慢走,司寇先生。”苏卿卿送他到门口。
看着他那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老街的落日余晖里,苏卿卿轻轻关上门,后背靠在门板上,心里有一种异常充实和温暖的感觉。楼下咖啡馆里依旧残留着咖啡的香气,而楼上书房里,似乎还萦绕着方才那种专注、宁静而又充满智慧交锋的气息。
她忽然觉得,这位司寇先生,就像一本装帧严谨、内容深奥的书,初看平淡甚至有些枯燥,但稍稍翻阅,便能发现里面竟藏着如此丰富的世界。而共同守护老街的这件事,仿佛成了一座桥,让她得以窥见那深沉世界的一角。
风铃轻响,仿佛在应和着她此刻微微荡漾的心绪。
第三章:手写稿里的温度与影展的雏形
翌日上午,阳光依旧准时造访梧桐老街,却似乎比往日更多了几分暖意。苏卿卿擦拭着柜台,目光却不时飘向门口,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风铃安静地悬挂着,尚未被叩响。
她将昨夜整理出的更多老照片和资料准备在一旁,心想或许司寇先生今天用得上。想到昨日书房里那般高效而专注的协作,她的嘴角便不自觉地带上一抹浅浅的笑意。那是一种被人理解、被认可的愉悦,尤其是在一件如此有意义的事情上。
“叮铃——”
十点零五分,风铃准时清脆地响起。
司寇砚书推门而入,依旧是一身挺括的衬衫,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但与往日不同的是,他手中除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还多了一个略显厚重的深蓝色文件夹。
他径直走向老位置,却在经过柜台时,停下了脚步。
“苏老师,早。”他主动开口,声音似乎比平时温和了少许。
“司寇先生早。”苏卿卿微笑着回应,目光落在他手中的蓝色文件夹上。
司寇砚书将文件夹递了过来:“这是初稿,还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摘要。你看看是否合适,或有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