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茶馆靠窗的位置,几乎成了两人的固定据点。每次见面,苏景然都会带些小玩意儿来 —— 有时是一支新制的狼毫笔,有时是一本孤本诗集,有时只是一小束刚采摘的野花。而沈知微,也会偷偷将父亲珍藏的兵书偷出来,借给苏景然研读。

“这《孙子兵法》的批注,竟是镇国将军亲手所写?” 苏景然捧着兵书,手指抚过书页上遒劲的字迹,眼中满是惊叹,“将军的谋略,真是令人佩服。”

沈知微托着腮,看着他专注的模样,心中满是骄傲:“我爹可是大靖的镇国将军,当年平定北疆之乱,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总说我是女子,不肯教我太多兵法,只让我学点骑射防身。” 说到这里,她微微嘟起嘴,带着几分委屈。

苏景然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脸上,语气认真:“女子又如何?古有穆桂英挂帅,今有沈姑娘这般洒脱聪慧,若有机缘,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沈知微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从小到大,周围的人都觉得她该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学女红、学礼仪,将来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相夫教子。唯有苏景然,看到了她骨子里的渴望,认可她的才华。那一刻,沈知微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随着相处日久,两人的感情也日渐深厚。苏景然虽出身寒门,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渴望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可现实却屡屡碰壁 —— 他虽中了探花,却因没有靠山,只被授予了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每日只能做些抄抄写写的琐事,根本无法接触到核心政务。

“如今朝堂之上,党派林立,若没有贵人扶持,即便有再多才华,也难以立足。” 一次见面时,苏景然放下茶杯,语气中满是无奈与不甘,“我寒窗苦读十余年,可不是为了一辈子做个抄书的小官。”

沈知微看着他眉宇间的愁绪,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她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说道:“苏公子,我或许能帮你。我父亲在朝中颇有威望,若我向他举荐你,他定会给你一个机会。”

苏景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有些犹豫:“这…… 会不会太麻烦沈姑娘了?再说,将军若是知道我们的关系,会不会……”

“你放心,我自有办法。” 沈知微笑着打断他,“我爹最看重有才华的人,只要你能在他面前展露你的能力,他定会赏识你。至于我们的关系,等你在朝中站稳脚跟,我再慢慢跟他说。”

有了沈知微的承诺,苏景然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他看着眼前的少女,眼神中满是感激与珍视:“知微,多谢你。若有一日我能得偿所愿,定不会辜负你。”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知微开始暗中为苏景然铺路。她先是在父亲沈策面前,有意无意地提及苏景然的才华,说他对兵法、时政有着独到的见解。沈策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女儿年少,对读书人有几分好感。可架不住沈知微日日念叨,加上一次偶然的机会,沈策在朝堂上与苏景然有了交集,发现他确实如女儿所说,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便渐渐对他有了好感。

不久后,边境传来急报,匈奴入侵,朝廷急需派人前往边境犒劳军队,并协助将领制定防御策略。沈策趁机向皇上举荐了苏景然,说他熟悉兵法,且心思缜密,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对沈策向来信任,便准了他的举荐,任命苏景然为正五品户部郎中,前往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