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件事让少年皇帝对安陵容更加依赖,也让朝堂上的大臣们对这位新太后刮目相看。张廷玉特意上奏,称赞太后“深明大义,辅佐圣君”。

寿康宫的圣母皇太后也派人送来赏赐,这次李嬷嬷的态度恭敬了许多,再没有了往日的审视。

安陵容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对了。但她也清楚,年羹尧只是个开始,朝堂上的风浪还多着呢。

这日,圣上又来慈宁宫,神色却有些落寞:“皇额娘,张丞相今日在朝堂上驳了朕的奏请,说朕太年轻,想法不成熟。”

安陵容拉着他的手坐下:“皇上,张丞相是三朝元老,忠心耿耿,只是性子耿直了些。他驳您的奏请,未必是觉得您的想法不好,或许是担心您考虑不周。”

“可朕觉得朕的想法是对的!”少年皇帝委屈道,“朕想在南方兴修水利,解决水患,可他说国库空虚,不宜动工。”

安陵容想了想:“张丞相说的也有道理,国库确实紧张。但兴修水利是好事,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增加赋税。不如这样,皇上可以让张丞相牵头,联合户部、工部的大臣,一起核算兴修水利的成本,看看能不能分批次动工,先修最要紧的河段;同时让地方官捐些银两,再从盐税里拨出一部分,这样既能减轻国库压力,又能把事情办成。”

她顿了顿,又道:“皇上还可以亲自召见张丞相,和他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兴修水利的长远好处。张丞相是忠臣,只要皇上说得有道理,他一定会支持的。”

少年皇帝按照安陵容的建议去做,果然,张廷玉见皇上考虑得如此周全,又如此有诚意,当即表示愿意牵头办理兴修水利之事。

看着皇上兴冲冲地去安排事宜,安陵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