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为太后的日子,比安陵容想象中要平静,却也暗藏汹涌。

原主性情温和,不善权谋,先帝在世时,后宫之事多由皇后打理;先帝驾崩后,皇后升格为圣母皇太后,居于寿康宫,虽不管事,却占着名分上的尊荣。而安陵容这“圣母皇太后”(养母身份),虽有圣上的依赖,却在后宫根基浅薄,在前朝更是毫无助力。

入宫第三日,寿康宫便派人送来赏赐,说是圣母皇太后听闻她醒了,特意送来补身体的药材。领头的嬷嬷态度恭敬,眼神却带着几分审视。

“劳烦李嬷嬷跑一趟,替哀家谢过圣母皇太后。”安陵容端坐在主位上,语气平和,眼神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来人。前世在后宫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她,这看似寻常的赏赐,实则是试探。

李嬷嬷笑着应下,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圣母皇太后的“关怀”,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原主往日如何“温顺懂事”,如今虽成了太后,也该守本分。

安陵容耐心听着,待她说完,才缓缓开口:“圣母皇太后的教诲,哀家记在心里了。只是皇上年幼,朝堂之事虽有诸位大臣辅佐,后宫之事却需哀家多上心些,毕竟皇上的饮食起居,哀家实在放心不下。”

她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李嬷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连忙应道:“太后娘娘说的是,圣上有您照拂,是圣上的福气。”

送走李嬷嬷,身边的贴身宫女青禾忍不住说道:“娘娘,这寿康宫分明是在给您下马威呢!从前她们就总觉得您出身低,如今更是怕您抢了圣母皇太后的风头。”

安陵容端起茶杯,指尖摩挲着温热的杯壁:“哀家知道。但现在不是争风吃醋的时候,皇上还小,后宫不能乱。”

她清楚,自己如今最大的依仗是圣上的信任,若想站稳脚跟,必须先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圣上无后顾之忧。当晚,她便让人取来后宫名册和各项规条,仔细翻看。

原主留下的宫女不多,青禾是最忠心的一个,跟着原主多年;还有一个叫晚晴的,是先帝赐下的,性子沉稳,懂些规矩。安陵容便让青禾打理日常起居,晚晴协助处理后宫杂务。

次日,她以“整顿后宫内务,节省用度”为由,下了第一道懿旨:裁减各宫冗余宫人,将节省下来的银两拨给御膳房,改善各宫膳食,尤其是圣上的份例;同时规定各宫每日需将起居记录呈报慈宁宫,遇有大事需先禀明太后。

这道懿旨看似平常,却悄悄将后宫的管理权握在了手中。寿康宫那边没出声,各宫嫔妃却有了反应。几位位份较高的妃嫔联名上书,说“太后初愈,不宜劳累”,想将管理权交回寿康宫。

安陵容看着奏折,淡淡一笑。她没有驳回,而是让人请来了几位妃嫔,在慈宁宫设了茶宴。

“各位妹妹的心意,哀家明白。”安陵容端着茶盏,笑意温婉,“只是哀家想着,皇上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御膳房的膳食得仔细盯着;各宫的用度也得省着些,毕竟前朝打仗还需要银子。哀家身子虽不算硬朗,但这些小事还能应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再说,圣母皇太后年纪大了,该好好休养,咱们做晚辈的,怎能再劳烦她老人家?若是各位妹妹实在心疼哀家,不如帮着哀家多照看照看各宫的妹妹们,咱们齐心协力,把后宫打理好,让皇上能安心上朝,这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