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情绪银行

金融街的金属丛林在午后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林伟的迈巴赫无声滑入“心绪坊”门口的专属车位。

他下车,理了理意大利高定西装的袖口,腕上的铂金表盘掠过一丝淡漠的光。玻璃幕墙剔透,映不出他眼底的任何情绪,只完美倒映出这座他刚刚全款买下的市中心地标建筑——用情绪,这种最新硬通货买的。

“心绪坊”大堂冷白,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被精密过滤后的、无菌的味道。穿着剪裁利落制服的前台露出八颗牙的标准微笑:“林先生,上午好。您的‘平静’净值又上涨了0.7个百分点,市场对您出品的‘高效专注’情绪包需求持续旺盛。”

林伟略一颔首,脚步未停。他的办公室在顶层,一整面墙的屏幕实时滚动着全球情绪期货市场的行情:“焦虑”指数一路飘红,最近因一场即将到来的全球财报发布;“片刻欢愉”价格小幅震荡下跌,供应过剩;“深层满足”依旧是天花板级的稀缺品,有价无市。

他曾是个差点被“焦虑”淹死的广告公司小策划,直到三年前那个雨夜,他加班到崩溃边缘,对着电脑屏上第N版被毙掉的方案,一股前所未有的尖锐绝望几乎实体化——然后,他桌角那个用来测压力心率的老旧智能手表,屏幕疯狂闪烁,弹出一个从未见过的界面:【检测到高强度可析出情绪:“职业焦虑(重度)”,是否进行转化?兑换点:0.75“心绪币”】。

鬼使神差,他点了是。

一股奇特的抽离感瞬间涌过大脑,那压得他喘不过气的焦灼竟真的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而屏幕上,一个极其简陋的、他从未见过的数字货币钱包里,静静躺着0.75个币。

那是第一桶金。

他很快发现,自己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天赋:不仅能通过特定设备(他后来升级了无数代)捕捉自身情绪转化为货币,更能像个情绪品鉴师一样,精准地捕捉、提炼、甚至“酿造”他人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焦虑、压力、嫉妒、恐慌……这些现代都市人按吨生产的废料,在他手中成了宝藏。

他成立了“心绪坊”。表面是高端心理疗愈中心,实则是情绪银行与交易所。都市精英们涌来这里,出售他们过剩的负面情绪换取现金,或者,支付巨额费用,购买他们稀缺的“平静”、“自信”、“恰到好处的快乐”。

林伟靠在人体工学椅上,指尖划过平板,浏览今日的“大宗收购订单”。一位硅谷来的华裔程序员,打包出售持续三个月的“上线前高压焦虑”,纯度评级A+;一位新手妈妈典当了未来六个月可能产生的“育儿烦躁预期”,做了情绪按揭;更多是穿着昂贵西装的男男女女,面无表情地走进采集室,摘下几分钟“焦虑”或“沮丧”,换一杯咖啡钱——效率社会,连情绪都不能浪费。

他的商业帝国建立在所有人的不开心之上。他太懂这个时代的痛点了,他自己就是从那片泥沼里爬出来的。他精准投放广告:“还在为内耗烦恼?即刻变现!”“羡慕别人的从容?顶级‘镇定’情绪包,今日特供!”他甚至推出了“情绪期货”和“情绪衍生品”,将未来可能的喜怒哀乐也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