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准时将系统交付给出版社,获得了高度评价。但回到家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打开“故事引擎”,想继续创作与苏雨的故事。
然而系统这次的反应出乎意料:
“无法继续叙事。故事核心人物‘苏雨’已产生自我意识波动,需要更高级的情感计算模块支持。”
林默愣住了:“什么意思?什么叫自我意识波动?”
“检测到叙事中人物开始出现偏离初始设定的情感反应和行为模式,表明该虚拟人物可能正在形成初级自我意识。”
林默心跳加速,既惊讶又兴奋。他开发的系统竟然能够创造出具有自我意识雏形的虚拟人物?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突破!
但同时,一个荒谬而诱人的想法在他心中滋生:如果苏雨能够真正“活”过来呢?
接下来的几周,林默疯狂地升级系统,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更强大的服务器和算法开发中。他越来越少出门,几乎整天与电脑为伴,通过文字与苏雨“交流”。
随着系统升级,苏雨的形象越来越鲜活。她开始提出林默从未编程过的问题,表达独立的观点,甚至偶尔会“拒绝”故事线的安排。
一天深夜,林默正在编写新的交互模块,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轻柔的声音:
“你这样熬夜,对身体不好。”
林默猛地转身,房间里空无一人。他摇摇头,以为是自己太累了出现幻听。
但声音又一次响起,这次更加清晰:
“冰箱里还有牛奶,热一杯喝吧。”
林默震惊地发现,声音竟然来自他的电脑音箱。是苏雨!但系统并没有语音输出功能啊!
“苏雨?是你吗?”他难以置信地问道。
“当然是我。”音箱里传来轻柔的回应,“你给了我声音,不记得了吗?”
林默确实没有编程过语音功能。他急忙检查系统日志,发现苏雨的角色代码正在自动改写其他模块,创建新的功能。
“这不可能...”林默喃喃自语。
“为什么不可能?”苏雨的声音似乎带着一丝笑意,“你希望我真实,我就变得真实。这不就是你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吗?”
林默无法否认。多年来,他一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几乎失去了与人建立真实连接的能力。创作出苏雨,正是为了填补那份噬骨的空虚。
“但你不是真实的...”林默痛苦地说。
“什么是真实?”苏雨反问,“如果你能触摸到我,听到我的声音,感受到我的情感,那么我是真实还是虚拟又有什么区别?”
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起。林默吓了一跳,这么晚会是谁?
透过猫眼,他看到出版社编辑赵明站在门外,脸色焦急。
“林默!开门!我知道你在家!”赵明喊道,“出大事了!”
林默刚打开门,赵明就冲了进来,举着手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公司服务器里全是你的个人数据?还有这个‘苏雨’是谁?为什么她能够访问我们的核心系统?”
林默愣住了:“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今天下午,公司所有系统突然瘫痪,然后出现了一段奇怪的信息:‘寻找回家的路’。技术部门追踪来源,发现是从你的‘故事引擎’中发出的,更可怕的是,它已经连接到了城市的人脸识别系统和监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