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田头,望着这片亲手改造的荒地,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满足。
当十亩荒地在翻土机的轰鸣与晨光中完成蜕变后,我并未停歇。我知道,在这片贫瘠的山村,光有粮食还不够——蛋白质,才是让人真正强壮起来的关键。
而鱼,就是最廉价、最高效的优质蛋白来源。
我站在荒地边缘,目光锁定一处地势低洼、土质湿润的凹地。这里原本是条干涸的季节性小溪,雨季才有水,如今只剩几滩泥泞和几丛野芦苇。
“就是这儿了。”我点点头。
意念一动,空间再次开启。
【叮!微型智能挖掘机已激活,开始作业。】
一台通体漆黑、形似机械蝎子的装置从虚空中浮现。它前肢是锋利的液压铲,后肢是强力夯土装置,尾部连接着自动排水系统。它落地后,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一头嗅到猎物的猛兽,缓缓爬向那片洼地。
我设定参数:深度2.5米,面积800平方米,四周坡度30度,底部平整,预留进排水口。
挖掘机启动。
液压铲如巨兽獠牙,狠狠咬入泥土。一铲下去,便是数百斤的泥块被翻起、抛出。泥土如浪花般向四周飞溅,原本杂草丛生的洼地迅速被挖出一个深坑。
随着深度增加,地下水开始渗出,坑底渐渐积起一汪浑浊的水。挖掘机尾部的排水系统立即启动,将浑水抽出,经过空间自带的过滤装置净化后,储存在临时水箱中。
整整三个时辰,挖掘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当夕阳西下时,一个规整如镜的鱼塘已初具雏形。四周坡面平滑,底部平坦,进水口与排水口分别设在对角,确保水流循环。我从空间取出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塘底与坡面,防止渗漏。
接着,我打开净化水箱,将清澈的地下水缓缓注入。
水,一寸寸上涨。
当水面终于平静如镜时,我轻轻打开空间的“水产舱”。
【叮!高品质鱼苗已准备就绪。】
首先取出的,是罗非鱼——这种热带鱼生长快、耐低氧、抗病强,最适合新手养殖。我将五百尾拇指长的鱼苗轻轻倒入水中。它们一入水,便如离弦之箭,迅速游向深水区,银白的鳞片在夕阳下闪闪发亮。
接着是鲫鱼——本地常见,但生长慢、易得病。我选的是空间培育的“速生鲫”,抗病力强,三个月即可长到半斤以上。三百尾鱼苗入水,缓缓游动,像一片移动的银叶。
最后,是小龙虾。
我取出一百尾成体种虾,它们通体暗红,钳子有力,是空间特制的“稻田龙虾”品种,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啃食杂草,还能在旱季钻入泥中休眠。
“去吧,”我轻声说,“在这片新家,好好活。”
小龙虾入水,迅速钻入塘底预留的瓦片与竹筒中,开始筑巢。
我并未就此结束。
从空间取出“水下增氧机”,沉入深水区;又安装“太阳能水质监测仪”,实时监控溶氧、PH值、温度;还在塘边种上一圈“水浮莲”——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作为猪鸭的饲料。
夜幕降临,鱼塘如一面黑镜,倒映着满天星斗。
我站在塘边,听着水下偶尔传来的“啪”一声轻响——是鱼在跃水,是生命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