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刻行动。
当晚,我用空间的翻土机连夜翻地,施下化肥,种上土豆、玉米、红薯。又在荒地边缘挖出鱼塘,放入空间带来的鱼苗。
那一夜,月黑风高。
春妮农庄的十亩荒地,在白天还是一片乱石嶙峋、杂草丛生的贫瘠之地,仿佛被大地遗忘的角落。可当夜幕彻底笼罩山村,这里却悄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我站在荒地边缘,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意念沉入空间。
“开启翻土模式,作业范围:十亩,深度:三十厘米,平整度:高。”
【叮!微型智能翻土机已激活,开始作业。】
眼前蓝光一闪,一台约莫半人高、形似金属甲虫的机器从空间中缓缓浮现。它通体银灰,履带式底盘,前端是三排锋利的螺旋犁刀,后端连接着自动施肥仓和土壤检测仪。它落地无声,启动时只发出轻微的“嗡”声,像一只勤劳的工蚁,缓缓驶入荒地。
第一道犁痕划开。
螺旋犁刀深入泥土,将板结的土块翻起、打碎,石块被自动筛除,分类堆放在边缘。翻过的土地松软如絮,散发着久违的泥土芬芳。翻土机所过之处,土地如被熨斗烫过般平整。
我站在一旁,仰头望着夜空。山风拂过脸庞,带着秋夜的凉意,也带着希望的温度。
“老天爷,你劈我一雷,是想让我重新活一次?”我轻声自语,“好,那这一次,我不仅要活,还要活得风生水起。”
翻土机工作了整整四个小时。
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十亩荒地已彻底变样——不再是杂草与碎石的战场,而是一片整齐划一、松软肥沃的良田,像一块巨大的褐色绸缎,静静铺展在晨光中。
我抹了把额头的汗,再次进入空间。
“开启自动施肥程序,施用复合有机肥,剂量:每亩五十公斤,配合微量元素。”
【叮!施肥系统启动。】
翻土机后端的肥料仓缓缓开启,金褐色的颗粒状有机肥如细雨般均匀洒落。这些肥料是空间特制的,由植物残渣、动物粪便、骨粉与现代微生物菌剂混合发酵而成,肥力持久,不伤土壤。
肥料落地,与翻松的泥土融为一体。我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轻轻一捏——松软、湿润、带着淡淡的发酵香气,是真正适合种子扎根的沃土。
“就是现在。”
我从空间取出三只密封袋:一袋是高产抗病的“黄金薯”土豆种,一袋是“甜糯一号”玉米种子,还有一袋是“紫心蜜薯”红薯苗。
我先将土豆种切成带芽的小块,每块约拇指大小,用空间提供的杀菌剂浸泡三分钟,晾干后,按照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的科学间距,整齐地埋入土中。
接着是玉米。
我用小锄头挖出浅沟,将金黄的玉米种一粒粒点下,覆土压实。这些种子经过空间催芽处理,发芽率高达98%,比这时代的传统种子强了十倍不止。
最后是红薯。
我将一株株嫩绿的红薯苗斜插入土,根部深埋,茎叶外露,浇上定根水。这些苗生命力极强,七天内就能生根,一个月后藤蔓如毯,覆盖整片土地。
当最后一株红薯苗种下,太阳已跃出山巅,金色的阳光洒在整齐的田垄上,仿佛为这片新生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