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全身的汗毛瞬间倒竖!一股冰寒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我猛地从电脑前弹起来,疯狂地转过身,目光扫过整个客厅——

空无一人。只有我熟悉的家具静静地待在原地。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呼吸急促。是幻觉吗?过度紧张导致的错觉?我试图这样告诉自己,但那股强烈的、几乎实质般的被注视感仍未消退。

我的目光慌乱地扫视,最终落在了客厅那面巨大的电视黑色屏幕上。屏幕像一面不完美的镜子,映出了我惊恐失措的脸,以及我身后客厅的倒影。

就在那倒影之中,在我刚刚坐着的电脑椅后面……一个极淡、极模糊的灰色人影轮廓,一闪而过。

我猛地再次回头!

身后依然空无一物。

但我知道,我看到了。那不是错觉。

那个“东西”,刚才就站在我身后

第四章:数据掘墓

极致的恐惧过后,反而是一种诡异的冷静。我知道,事情绝不能再这样下去。这不是故障,不是恶作剧,这是某种我无法理解的、却真实存在的恐怖。坐以待毙只会让情况更糟。

我必须自救。而我能依靠的,只有我的专业技能和逻辑。

我重新坐回电脑前,忽略掉那股如芒在背的冰冷感觉。我开始像疯了一样深度挖掘李维留在网络上的所有痕迹。不再局限于工作流程要求的范围,而是侵入性的、不计后果的挖掘。

他的社交账号动态、点赞记录、隐藏在私密相册里的图片、浏览器的历史记录缓存(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恢复)、甚至是他使用过的云服务代码仓库。

碎片化的信息逐渐被拼凑起来。李维,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但在网络深处,他是一个狂热的边缘技术爱好者。他活跃于几个极其隐秘的论坛,讨论的主题是:意识上传、数字永生、脑机接口漏洞利用。

在他的代码仓库里,我发现了一些未完成的、标记为“私人实验”的项目。代码注释语焉不详,充斥着“意识映射”、“神经信号模拟”、“静态存储突破”之类的术语。一些日志碎片表明,他似乎在尝试用自己开发的简陋设备和软件,进行某种自我意识扫描和存储的实验。

实验似乎因某种“意外干扰”而中断了。最后一份日志条目日期,正是他死亡前一天。文字混乱,充满了语法错误和狂热的臆想,提到“边界模糊”、“渗透开始”、“需要锚点”……

我背脊发凉。一个可怕的猜想在我脑中形成:李维的实验可能并没有完全失败。他的意识,或者一部分意识碎片,以某种无法理解的形式泄露到了数字空间。但它不稳定,无法独立存在,于是像幽灵一样徘徊,依据某种本能,寻找着“锚点”——一个能与它产生连接,让它维持存在甚至成长的现实基点。

而那个“锚点”,似乎就是我

第五章:鬼影幢幢

自从那个猜想出现后,我感觉家中的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对劲。

异象升级了。

不再仅仅是闪烁的灯光和异常的邮件。深夜,智能音箱会突然播放一段扭曲的、由杂音和类似人声的片段混合成的音频,然后又戛然而止。电视会无故亮起,屏幕上满是雪花点,雪花点中似乎有面孔在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