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我最恨恩将仇报的人。
我费尽心思帮村民卖苹果,拉来大单。
货都码得整整齐齐,就等装车。
村长走过来,一脸得意地要我加钱。
“外村给的更高,你给不起就别拉了。”
我笑了一声,笑容很冷。
然后拨通电话:“烂地里吧,一个都别想要了。”
01
凌晨四点的红石村,空气里浮着一层薄薄的冷雾。
雾里混着泥土的腥气和苹果熟透后散发出的、几乎能腻死人的甜香。
我叫李明,一个商人。
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专门和土地打交道的商人。
三个月前,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乡下乱转,为公司寻找新的优质农产品基地。
车子误入红石村时,我几乎以为自己闯进了一个被遗忘的桃花源。
这里的苹果树长得野蛮又旺盛,枝头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实,红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
我随手摘下一个,果皮薄得像纸,一口咬下去,清甜的汁水在嘴里炸开,那股纯粹的果香,是我在市场上从未尝过的。
可就是这么好的苹果,却因为山路崎岖、信息闭塞,大片大片地烂在地里。
我看见果农们布满沟壑的脸上,那种丰收却又绝望的表情,像一根针,扎进了我心里。
尤其是那些老人和孩子,他们看着我的眼神,充满了最原始的期盼。
那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帮他们。
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责任。
接下来的三个月,我几乎把家安在了红石村。
我自掏腰包,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手把手教村民们优化种植技术,如何科学剪枝,如何物理防虫。
我还投入资金,改造了村里简陋的保鲜冷库,设计了更适合长途运输的包装箱。
我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吃饭,听他们讲村里的陈年旧事,看孩子们在果树下追逐打闹。
汗水和笑声中,一种朴素的情谊慢慢建立起来。
他们叫我“李老板”,但眼神里没有商人的隔阂,只有家人的亲近。
村长钱胜利,一个五十来岁、体态微胖的男人,更是对我热情得过分。
他几乎每天都提着自家养的土鸡、摘的野菜往我住的村委会小屋里送,嘴里永远是那几句:“李老板,你可是我们红石村的大恩人啊!”
“全村的希望,可都指着你了!”
我当然知道,这热情里掺杂着利益的期盼。
但我愿意相信,那其中也有几分是真诚的。
终于,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之后,我凭借着公司多年积累的渠道和信誉,为红石村签下了一笔前所未有的大单。
那是一家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高端生鲜连锁,他们愿意以一个非常公道的价格,买断红石村今年所有的优质苹果。
消息传回村里,整个红石村都沸腾了。
村民们敲锣打鼓,像过年一样。
钱胜利更是激动地握着我的手,手劲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他眼眶泛红,声音都在抖:“李明啊,不,我得叫你李兄弟!你这真是给我们送来了一座金山!”
我看着那些喜极而泣的果农,看着那些围着我欢呼雀跃的孩子,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暖流在我胸中激荡。
我觉得,我所有的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