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孩捧着陶碗,犹豫了一下,把碗递向凌玄:“大哥哥,要不……给张婆婆分点吧?昨天她还把自己的窝头掰了一半给我。”

凌玄没说话,只是再次沉入空间。这次,他想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灵田里竟一下子冒出十几颗麦子,露水也多了不少。他煮了满满一锅稀粥,端到张婆婆面前,用勺子慢慢喂她——张婆婆嘴唇干裂,得一点一点润开,才能咽下去。

张婆婆醒过来时,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小伙子,谢谢你啊……这荒年,一口热粥就是救命的恩。”

周围的逃荒百姓也围过来,眼里满是渴望,却没人敢上前抢。凌玄看着他们干裂的嘴唇、瘦得只剩骨头的手,想起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煮了几锅粥,分给大家。轮到一个穿着破烂秀才服的中年男人时,男人接过粥,却没喝,而是递给身边的小女儿:“囡囡,你喝,爹不饿。”

凌玄心里一动,把最后一碗粥递给男人:“一起喝。日子再难,父女俩也得一起扛。”

男人愣了愣,眼眶红了,对着凌玄拱了拱手:“多谢先生。在下李秀才,略通文墨,若是先生不嫌弃,以后我可以帮大家识几个字,也算尽点力。”

“好啊。”凌玄笑了。

就在这时,他感觉识海里的空间震了一下——灵田的土变得湿润,冒出嫩绿的芽;藏书阁的书架上,多了一本《道德经》;莲池里,积了浅浅一层水,飘着一片嫩绿的荷叶。

凌玄了然——践行“仁”,空间便会生长。道家讲“道法自然”,这灵田的生机、莲池的清水,都是自然的馈赠;儒家讲“仁爱”,这藏书阁的典籍,便是指引他践行善举的方向。

“大哥哥,我叫阿禾。”刚才的小孩凑过来,抱着阿黄,“以后我跟着你好不好?我会捡柴,会烧水,阿黄会抓老鼠,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凌玄看着阿禾亮晶晶的眼睛,又看了看蹭他裤腿的阿黄,点了点头:“好。”

他没注意到,阿黄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金色的光——这哪是普通的土狗,是下凡历劫的“食厄兽”,专能吞噬人间疾苦,因偷吃了天庭的“济民丹”,被贬下凡,暂时化形为狗,需跟着心怀善念的人,才能历完劫难。

第二章 穿书局,以和化宫斗

逃荒队伍走了五天,凌玄的空间也慢慢升级——灵田种上了红薯和玉米,藏书阁多了《金刚经》和《孙子兵法》,莲池的水涨到了膝盖,荷叶也多了几片。李秀才每天在土坡上教大家识字,阿禾帮着捡柴烧水,阿黄则帮大家找能吃的野菜(它鼻子灵,能分清有毒没毒),队伍里的氛围渐渐有了生气。

这天傍晚,队伍走到一座破庙歇脚。凌玄正帮一个腿被石头砸伤的少年敷药(空间莲池的水有消炎的功效,佛家讲“慈悲为怀”,这便是慈悲的显化),忽然感觉识海里的空间剧烈震动,眼前一花,再睁眼时,破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雕梁画栋的宫殿,身上的粗布衫也变成了绣着兰花的粉色宫装。

“小主,您醒了?”一个穿着青色宫装的丫鬟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汤药,“刚才您在御花园赏荷,不小心掉进池子里,可把奴婢吓坏了。太医说您受了风寒,得好好喝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