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他将书案上的一张大宋疆域图,缓缓展开。
目光,落在了江宁和恩州两个点上。
“两仪已判,五行始动。”他喃喃自语。
在他眼中,这不再是一张简单的地图。
整个大宋,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衡的生态系统。
农业是“木”,商业是“水”,手工业是“金”,民心是“土”,而皇权与战争,则是那熊熊燃烧的“火”。
如今,木凋零,水停滞,金锈蚀,土贫瘠。
他要做的,就是重新推动五行流转,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再次焕发生机。
而这一切,都将从一个小小的“试点”开始。
第4章 动我的人?一撸到底!
一个月后,江宁府。
作为大宋最繁华的州府之一,这里商贾云集,文风鼎盛,是无数人眼中的天堂。
但天堂的阴影下,往往隐藏着最深的黑暗。
王安石一行人,刚到江宁府的驿站,就收到了一个下马威。
按理说,他作为朝廷钦差,又是当朝宰相,地方官理应出城十里相迎。
但此刻,驿站里,冷冷清清,别说知府了,连个主簿的影子都没见到。
只有一个驿丞,懒洋洋地出来,说是“知府大人偶感风寒,不便见客”。
“岂有此理!”
章惇气得一拍桌子,“这分明是没把朝廷放在眼里!相公,我们这就去府衙问罪!”
“不急。”
王安石却显得异常平静,他甚至还有心情品了一口驿站提供的、已经凉透了的粗茶。
“人家病了,我们总不好强人所难。”他放下茶杯,淡淡一笑,“走,我们自己去街上逛逛。”
章惇一愣,不明白相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王安石既然发话了,他也只能压下火气,带着几个随从,跟了上去。
江宁府的街头,确实繁华。
但王安石的目光,却越过了那些光鲜的绸缎铺和酒楼,落在了那些缩在墙角、衣衫褴褛的百姓身上。
他又走进了几家米铺。
铺子里的米价,高得离谱。
甚至比京城汴梁,还要贵上三成!
“店家,如今并非灾年,为何米价如此之高?”王安石像个普通的外地客商,随口问道。
米铺老板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爱买不买!全城的米,都在我们‘漕帮’手里,就这个价!”
漕帮?
王安石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他知道,这江宁府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逛了一天,回到驿站。
一个浑身是伤、官服都被撕破了的年轻官员,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相公!救命啊!”
来人,正是王安石派来提前打前站的条例司属官,李定。
“怎么回事?”章惇连忙扶起他。
李定哭丧着脸,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他奉王安石之命,前来调查江宁府的田亩和粮价。
结果,刚查到一点眉目,就被一群自称“漕帮”的地痞流氓给打了。
他们不仅抢走了账本,还嚣张地让他带话给王安石:“江宁府的事,轮不到他一个外人来插手!”
“岂有此理!简直是无法无天!”章惇气得浑身发抖,“他们这是在向朝廷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