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15 04:03:42

可到了田边,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凉半截——原本绿油油的禾苗,全都蔫头耷脑地倒在地里,叶子也开始发黄枯萎,轻轻一碰就断了。农夫赶来看到这一幕,瞬间傻了眼,他这才明白,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强行拔高只会伤了根须,让它们枯死。

后来,人们就用“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讽刺那些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人,警示大家做事要遵循自然法则,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把事情办坏。

5 杞人忧天

战国时期,杞国有个性格孤僻的人,总爱琢磨些离奇的事儿,常常为没影子的风险焦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天午后,他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抬头看见万里无云的蓝天,忽然冒出个念头:“这天空看着无边无际,又轻飘飘的,要是哪天塌下来怎么办?”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他瞬间慌了神,盯着天空越看越害怕——要是天塌了,太阳、月亮和星星都会掉下来,大地会被砸得粉碎,自己和所有人都躲不过去,岂不是要被活活压死?

从那以后,他整天愁眉苦脸,走路时盯着天,吃饭时想着天,连晚上躺在床上,也睁着眼睛盯着屋顶,琢磨“天塌下来”的应对办法。他想过躲进地窖,可又怕地窖被砸塌;想过逃到深山,又担心山会被压垮。越想越绝望,没过几天,他就瘦得颧骨凸起,眼窝深陷,原本硬朗的身子也变得虚弱无力。

邻居们见他这副模样,都来劝他:“天是由大气组成的,从古到今从来没塌过,你别瞎担心了!”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反而皱着眉反驳:“你们怎么知道天不会塌?万一哪天它突然碎了,咱们连准备都没有!”

后来,一位有学识的老者听说了这件事,特意找到他,耐心解释道:“天空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空气,你每天在空气里呼吸、走路,它怎么会塌下来呢?就算哪天天塌下来,也是先砸到个子高的人,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接着,老者又指着脚下的土地说:“大地是由厚重的土壤和岩石构成的,广阔又坚固,绝不会垮掉。”

听了老者的话,杞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担心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心结解开后,他不再日夜焦虑,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又能像从前一样下地劳作、和邻居闲谈了。

后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讽刺那些毫无根据、为不必要的事情过度担忧的人。

6 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嫌自己的衣服不够时髦,怨自己的谈吐不够文雅,连走路的姿势,他都觉得僵硬难看,常常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越看越觉得别扭。

一天,他听路人闲聊,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态特别优美:男子走起来沉稳大气,女子走起来轻盈灵动,就连孩童迈步都透着股活泼自然的劲儿。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他心里,让他坐立难安,当即决定:“我要去邯郸学走路,学会了肯定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体面人!”

收拾好行囊,他连夜动身,一路奔波赶到邯郸。刚进城门,他就被街上行人的步态吸引了——有人迈着从容的方步,衣袖随步伐轻轻摆动;有人走得轻快,裙摆像蝴蝶翅膀般微微扬起。他看得入了迷,连忙跟在一个路人身后,试着模仿对方的姿势:先抬左脚,再迈右脚,腰要挺直,手臂要自然摆动……可脚步却像灌了铅,要么同手同脚,要么趔趄差点摔倒,引来路人善意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