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念珠觉醒,热汤破仙

老巷的晨光总来得慢,斜斜地穿过“凡尘杂货铺”的木窗,落在柜台后的旧日历上——那是奶奶生前用的,最后一页停在三年前的冬至,上面用红笔圈着“包馄饨”三个字,墨迹都快褪成淡粉色了。林阿尘坐在奶奶留下的藤椅上,指尖摩挲着柜台上的搪瓷缸,缸身印着“劳动最光荣”,边缘磕了个小缺口,是他小时候摔的。

铺子不大,货架上摆着针头线脑、酱油盐巴,还有些不起眼的老物件:墙角立着的竹扫帚,竹枝间还卡着半片枫叶;货架最上层的铁皮盒里,装着奶奶攒的纽扣,红的、黑的、圆的、方的,每次林阿尘整理时,都能想起奶奶坐在窗边缝补的样子——“阿尘啊,纽扣掉了要赶紧缝,不然衣服就不完整了,人也一样,少了念想就空了。”

那时他不懂,只觉得奶奶的话像巷口的老槐树,慢悠悠的,没什么要紧。直到奶奶走后,他守着这铺子,日子平淡得连苍蝇都嫌慢——每天早上开门,擦一遍柜台,理一理货架,等着零星的客人来买东西,傍晚再关门,煮一碗清水面,对着空荡荡的铺子发呆。

这天傍晚,巷口的王婶挎着菜篮子来了,篮子里装着刚买的萝卜,绿油油的叶子还沾着泥。“阿尘,给婶拿瓶酱油,要酿造的,今晚给你王叔炖萝卜汤——他最近在工地加班,天天回来冻得手都僵了,喝碗热汤能缓一缓。”王婶说着,伸手在口袋里摸钱,手指关节上裂着小口子,是常年洗菜冻的。

林阿尘转身从货架上拿酱油,玻璃瓶装的,标签都有些卷边了。“王叔也别太累了,天冷容易着凉。”他递过酱油,想起奶奶以前也总这样叮嘱来买东西的街坊。

“可不是嘛,”王婶接过酱油,叹了口气,“他总说要给娃攒学费,多干一天是一天。”话音刚落,柜台上突然闪过一道淡金色的光,林阿尘和王婶都愣住了——光散后,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珠子躺在柜台上,珠子里飘着虚影:锅里的萝卜汤冒着热气,王叔坐在桌边,捧着碗喝得额头冒汗,嘴角还沾着汤渍。

“这……这是啥?”王婶伸手想碰,指尖刚靠近,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萝卜香味,像刚炖好的一样。

林阿尘也懵了,他拿起珠子,入手温温的,像揣着个小暖炉。“不知道,可能是哪个客人落下的吧。”他把珠子放进抽屉,没太在意——铺子里偶尔会有客人落下小玩意,他都收着,等人家来拿。

可接下来几天,怪事接连发生。

第二天上午,老木匠张爷爷来买钉子,要给刚上幼儿园的孙子做小木车。“娃昨天跟我说,想要个能推的小木车,带轮子的,我寻思着今天就做,赶在他生日前给他。”张爷爷说着,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尽管天气不热。话音刚落,柜台上又多了颗淡金色的珠子,里面是张爷爷蹲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小刨子,给小木车抛光的样子,还能看到车身上刻着个小小的“福”字。

林阿尘这才觉得不对劲——这两颗珠子,都和客人的“念想”有关。他把两颗珠子都拿出来,放在手心对比:王婶的珠子里是萝卜汤,张爷爷的是小木车,都是最平常的日常,却透着说不出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