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每天放学回家,休息二十分钟后,必须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期间,房门必须敞开,接受随时监督。
3. 作业必须工整、准确,完成后由李哲亲自检查,错一罚三。
4. 晚上九点半必须上床睡觉,睡前阅读半小时课外名著(由李哲指定)。
5. 周末每天可使用电子设备一小时,但需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并经李哲批准。
沐宸看着那张纸,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里充满了抵触和不服气。苏雯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默默收拾碗筷。她决定暂时放手,让李哲去试试,也许……也许严父出孝子呢?尽管她内心充满了怀疑和不安。
最初的几天,在李哲的高压态势下,沐宸表现得还算“顺从”。但这种顺从是沉默的、僵硬的、带着无声抗议的。他按时写作业,但效率极低,常常发呆;他被迫阅读《水浒传》,但眼神空洞,一页书能看半小时;他上交手机,但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李哲把这理解为“戒断反应”,认为只要坚持,很快就能看到成效。他采取的方式更加铁腕:发呆?吼一声!效率低?陪着熬!错题?罚写直到全对为止!
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以往是偶尔爆发战争,现在是持续低气压冷战。李哲的怒吼和沐宸沉默的对抗成为主旋律。苏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她看到儿子眼中的光芒日渐暗淡,看到丈夫因焦躁而愈加易怒,看到这个家变得越来越不像家。
她尝试和李哲沟通:“你能不能……稍微温和一点?孩子好像有点怕你了。” 李哲不耐烦地打断她:“怕?怕就对了!现在不管,以后就管不了了!你看他现在作业正确率是不是提高了?就得这样!” 苏雯看着丈夫自信甚至有些偏执的表情,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那提高的正确率,是以无数次的吼骂、罚写和漫长的僵持为代价的,甚至她怀疑有些答案沐宸是故意抄的或者乱蒙的。这种提高,有意义吗?
真正的爆发在一个周三的晚上。 李哲检查沐宸的数学作业,发现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又错了。这类型题目沐宸最近错了好几次。 “过来!这道题!跟你讲了多少遍了?脑子呢?带没带?”李哲的火气“噌”地上来了。 沐辰磨磨蹭蹭地过来,低着头。 “说!错在哪了?” 沉默。 “我问你话呢!聋了?”李哲的声音提高八度。 依旧是令人窒息的沉默。沐宸用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表达着他最后的反抗。 李哲积压了数日的挫败感和怒火瞬间被点燃。他一把抓起作业本,狠狠摔在桌上:“不说话是吧?好!给我重做!做不对今晚就别想睡!” 沐宸猛地抬起头,眼睛通红,第一次大声顶回去:“我就不做!你除了逼我还会什么?我讨厌数学!我讨厌作业!我更讨厌你!”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李哲。他一把拽过沐宸,巴掌眼看就要落下去。 “李哲!你干什么!”苏雯尖叫着冲过来,一把推开李哲,将儿子护在身后,“你打他试试!” “你让开!你看他成什么样子了!今天不教训他不行!”李哲气得额头青筋狂跳。 “教训?你就是这么教训的?把孩子当仇人一样教训?”苏雯寸步不让,声音因恐惧和愤怒而尖利,“你看看这个家!还像个家吗?像个战场!全都是你的吼声!孩子都快被你逼出病来了!” “我逼的?要不是你一直惯着,他能变成这样?现在好了,管不了了,你满意了?”李哲口不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