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墨云深蹲下身,视线与苏墨平齐,看着他在地上写的策论 —— 虽然是用枯草写的,却字迹工整,论点鲜明,尤其是《盐政疏》的部分,不仅记录了影组织走私私盐的时间、地点、数量,还画了简单的盐场分布图,连哪个盐场有多少工人、每天能产多少盐都写得清清楚楚,可见是花了心思调查的。“你这篇《盐政疏》,除了王恒,还有其他人看过吗?有没有给周敬之递过?”

“除了王恒,只有‘文汇斋’的刘老板看过。” 苏墨想了想,语气肯定地说,“我在书铺抄录《盐政疏》的时候,刘老板过来送茶水,好奇就看了几眼,他看完后叹了口气,说‘苏公子,这文章写得太尖锐了,影组织和李嵩大人都不是好惹的,你把他们写进去,不仅上榜无望,还可能惹祸上身’,劝我别把这篇疏交上去,改篇温和点的策论。可我觉得,科举就是要直言进谏,要是连真相都不敢说,就算考上了功名,当了官,也对不起‘读书人’这三个字,更对不起我娘对我的期望。”

墨云深站起身,心里的猜测越来越清晰 —— 苏墨的《盐政疏》触及了影组织的核心利益,尤其是揭露了李嵩的罪行,而周敬之很可能与影组织有勾结,或者被影组织威胁,所以才会联合王恒设局陷害苏墨,目的就是阻止苏墨上榜,防止《盐政疏》引起朝廷的重视,进而查到影组织和李嵩的罪证。

与此同时,萧无涯正在状元楼茶楼展开调查。他没有直接找王恒,而是先找到了一个常和王恒一起喝酒的考生,名叫赵磊,家里是做绸缎生意的,不算顶尖权贵,却也想靠王恒的关系搭上周敬之的线。萧无涯在茶楼的角落里找到赵磊,递过去一块五两重的银子 —— 这银子足够赵磊在天启城住上一个月,赵磊接过银子,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才压低声音说:“萧特使,您想问什么就问吧,只要我知道的,都告诉您。”

“王恒和周敬之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私下往来?” 萧无涯开门见山,目光紧紧盯着赵磊的眼睛,防止他撒谎。

赵磊咽了口唾沫,声音压得更低了:“他们的关系不一般!上个月十五,我晚上路过周敬之大人的府后门,看见王恒提着个红木盒子进去,盒子看起来沉甸甸的,后来我听王恒的跟班说,那盒子里是个和田玉如意,值两千两银子,是王恒‘孝敬’周大人的。还有,前几天我们一起喝酒,王恒喝醉了,跟我们炫耀说‘这次科举的内定名单我早就知道了,我肯定能上榜,你们要是想上榜,得给我点好处,我帮你们跟周大人通融’,当时我们还以为他吹牛,现在看来,他说的是真的!”

萧无涯又问起苏墨的事,赵磊摇了摇头:“我跟苏墨不熟,只知道他文章写得好,可家境贫寒,王恒之前还跟我们说‘苏墨就是个穷酸书生,就算文章写得好,也别想上榜’,当时我们还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看来,王恒早就想针对苏墨了。”

从状元楼出来后,萧无涯直接去了苏墨提到的 “文汇斋” 书铺。书铺老板刘德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戴着副老花镜,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账本,见萧无涯穿着官服进来,立刻起身迎上前:“官爷,您是要买笔墨还是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