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榜前惊变:醉鬼书生的丑闻

天启六年春,天启城的科举放榜在即,城南的 “状元楼” 茶楼从破晓时分就飘着茶香与墨香。青石板路上的马蹄声比往常密集三倍,钉着铁掌的马蹄踏过带露的石板,溅起细碎的水珠;穿青布长衫的书生们攥着卷皱的策论文章,袖口磨得发亮,三三两两聚在茶桌旁 —— 有人把文章铺在桌面,手指点着字句高声争论 “均田制” 的利弊,有人则缩在角落,反复摩挲着考前求来的 “状元符”,还有卖笔墨纸砚的小贩挎着木箱穿梭其间,吆喝着 “徽墨三钱一块,宣纸五文一刀”,声音裹着晨雾,在茶楼里绕了三圈才散。

今年的主考官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周敬之,这名字在书生圈里如雷贯耳。茶桌旁的老书生敲着茶碗念叨:“周大人去年驳回了李嵩侍郎举荐的考生,说‘文章无骨,不堪任用’,连吏部的面子都不给,这才得了‘铁面周’的名号!” 旁边的年轻书生立刻凑过来:“那要是文章写得好,就算家境贫寒,周大人也会给机会吧?” 这话刚落,就有人指着窗边穿洗得发白青衫的身影:“喏,那就是苏墨,江南盐城来的,据说策论写得能惊四座,可穷得连笔墨都要跟书铺赊账,能不能上榜,就看周大人公不公正了。”

墨云深坐在茶楼最里侧的靠窗位置,青墨长衫的下摆沾了些晨露,指尖捏着半块冷掉的桂花糕 —— 这是今早路过 “闻香斋” 买的,本想当早饭,却被满楼的喧嚣勾得没了胃口。他受大理寺卿之托,来考场周边探查是否有舞弊苗头,此刻正观察着茶楼上的考生百态,目光却突然被楼下一阵混乱的喧哗拽了过去 —— 那声音像热油里泼了冷水,瞬间炸响在状元楼前的街巷。

“不好了!周大人的女儿被人非礼了!凶手就是那个穷书生苏墨!”

喊这话的是悦来客栈的店小二,他穿着灰布短打,手里还攥着块擦桌布,跑出来时差点摔在台阶上,声音却尖得能穿透人群。墨云深猛地起身推开窗,只见五六个捕快正架着个衣衫凌乱的书生往外走 —— 那书生正是苏墨,面色通红得像熟透的柿子,浑身酒气冲得连二楼都能闻见,散乱的头发贴在汗湿的脸上,手腕被捕快扭得通红,却仍挣扎着嘶吼:“我没有!是王恒灌我酒!是他们设的圈套!你们放开我!”

周围的考生和百姓像潮水般围上去,瞬间把捕快和苏墨圈在中央。穿宝蓝色锦袍的吏部尚书之子王恒挤在最前面,手里摇着把描金折扇,扇面上画着 “杏林春燕图”,他故意把声音提得老高,确保每个围观者都能听见:“诸位可别被他骗了!刚才在悦来客栈二楼,我亲眼看见苏墨喝得醉醺醺的,一脚踹开周小姐的房门,伸手就去扯她的衣袖!周小姐吓得哭着跑出来,发髻都散了,周大人赶去时,苏墨还抱着柱子喊‘凭什么我文章写得好却要落榜’,这不是心怀不满报复是什么?”

“苏墨?就是写《盐政疏》的那个?” 人群里立刻有人接话,说话的是个穿青衫的考生,之前还跟苏墨讨论过策论,此刻却皱着眉摇头,“我就说他心术不正!那篇《盐政疏》里骂影组织走私私盐,把李嵩大人都写进去了,周大人肯定没给他通融,他就急得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