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觉一时语塞。
绛月却笑了,绕着他走了一圈,打量着他紧绷的侧脸和微微颤动的睫毛:“小和尚,你佛说普度众生,可能度我?”
他稳了稳心神,找回自己的声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绛月停下脚步,站在他面前,仰头看他,眼底那丝寂寥再次浮现,“我回头,皆是茫茫苦海,我的岸,又在何处?”
她的问题直指人心,带着一种荒凉的迷茫。慧觉心中一震,竟无法像回答经义那般流畅作答。
此后,绛月仿佛找到了什么极有趣的玩具,日日入夜便来。有时带来山外的野果,有时是沾着露水的桃花枝,有时只是坐在他的窗棂上,晃着双脚,听他诵经,问他一些稀奇古怪、甚至大逆不道的问题。
慧觉从最初的严词驱赶,到后来的无奈默许,再到不知不觉间,竟会因她的到来而心生一丝极微弱的波澜。他发现她并非传闻中那般嗜血残忍,她只是孤独,带着妖物天生的任性妄为,却又好奇着人世与佛法。
一次,她几日未至。慧觉诵经时,竟第一次走了神。窗外雨声淅沥,他想起她似乎总是不爱穿鞋。
雨停后,他在桃树下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幼鸟。正欲伸手,一双纤纤玉手却比他更快地捧起了那只小鸟。绛月不知何时出现,红衣被雨水打湿了些许,贴在身上,勾勒出窈窕曲线。她小心翼翼地将幼鸟放回巢中,动作轻柔。
慧觉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某个角落悄然松动。
又一夜,她替他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桃花瓣,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他的颈侧。冰凉柔软的触感,却像一团火,瞬间烧灼了慧觉的皮肤,烫进了他的心底。他猛地弹开,呼吸骤乱。
绛月先是一愣,随即笑得花枝乱颤,眼中却闪着狡黠的光:“小和尚,你心跳得好快啊。是怕我,还是……”
“放肆!”慧觉厉声打断,却底气不足。他背过身,紧紧闭上眼,试图驱散鼻尖那缕桃花冷香和颈侧残留的触感。
他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他的心境,已惹尘埃。
第二章:血痣为誓·焚身愿
情愫如藤,暗生疯长,缠绕心扉,勒得慧觉日夜难安。他跪于佛前,试图忏悔,试图斩断,可脑海中尽是那抹红衣倩影,是她空茫寂寥的眼神,是她狡黠灵动的笑靥。
佛法与尘情在他心中激烈交战,将他撕扯得痛苦不堪。他迅速消瘦下去,眼神却愈发深邃,诵经之声依旧平稳,却失了往日了无挂碍的空灵。
绛月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她不再笑闹,只是安静地陪着他,有时隔着一段距离,默默看他。她不懂佛法,不懂清规,她只知道自己想靠近这个温暖干净的小和尚,看到他痛苦,她心里也会泛起陌生的酸涩。
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夜。一群自诩正道的修士追踪绛月至此,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布下杀阵,誓要将这“惑人妖女”诛灭于佛门圣地,以免玷污清誉。
绛月虽有道行,却双拳难敌四手,更兼那阵法专克妖邪。眼看一道金光就要击中她后心,原本在禅房内挣扎的慧觉,心口猛地一痛,仿佛感应到什么,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
眼见那致命一击,他脑中一片空白,唯有将她拉入怀中保护的念头。他扑了过去,用后背硬生生接下了那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