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像夜里划过巷子口的一道光。
一天晚上,一个穿着冲锋衣、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人,循着香味停在了他的摊前,要了两根肠。
年轻人一边大口吃着,烫得直呵气,一边跟闷头忙活的老周搭话,问他这烤肠吃着咋跟别地儿不一样,肉感特足,酱也香。
老周实诚,头也没抬,有一说一:“肠是贵点的那款,肉多。酱…是自己瞎鼓捣的。” 年轻人没再多问,吃完后却没急着走,拿出手机,对着老周油光锃亮的烤炉、他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当的手、还有他那张被炉火映得发红、沉默却认真的侧脸,拍了几张照片和一段短视频。
“老师傅,您这味儿,有股子匠心。”年轻人临走前笑着说了一句,扫码付钱时,特意多付了两块,“不用找了,值得。”
老周没往心里去,觉得就是句客套话。
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儿子举着手机风风火火地从屋里冲出来,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爸!爸!你快看!你上电视了!……不是,是网上!你火了!”
手机屏幕上,正是那个年轻人发的短视频。
文案写的是:“城市夜归人的慰藉!下岗老师傅坚守品质,老街巷口藏着最美味的烤肠”。
视频拍得很有味道,焦黄的烤肠滋滋冒油,香气仿佛要溢出屏幕啦,老周专注的样子、粗糙的双手和擦得锃亮的摊车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这条视频一下就火了,点赞转发好几万,评论里全是“求地址”、“看着就香”、“这爷爷好认真”。
三、订单与“烤肠佬”的转换
接下来几天,老周的烤肠摊彻底大变样了。
很多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专门开车、坐地铁找过来打卡,就为了吃一口“网红烤肠”。
窄窄的老街巷口破天荒地排起了长队,老周从出摊到收摊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收入翻了几十倍都不止。
但他还是那个轴人。
不在乎网络上的火爆,只在乎自己是否脚踏实地。
沉默,认真,每一根肠都必须烤到外皮焦脆爆开,火候差一秒都不行,绝不敢因为人多就偷工减料、马虎应付。
他甚至让儿子帮忙弄了个简单的预约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三轮车上,让大老远跑来的人能提前约上,省得白跑一趟。
以前看见他绕道走的老同事,现在也笑嘻嘻地混在队伍里,一口一个“周老板”、“老周厉害了啊”;儿子同学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