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连续挂科四次后,教练委婉劝我放弃。 “有些人的车感是天生的,你没这命。” 我咬咬牙掏出所有积蓄,第五次走进考场。 多年后开网约车接到他,他惊讶我竟能靠开车买房。 导航突然播报:“您已偏离路线,正在为您重新规划——” 他苦笑:“当年我也偷偷给你改过路线,没想到你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路。”

---

第五次走进驾考中心大厅时,林薇觉得连门口那棵半死不活的盆景看她的眼神都带着怜悯。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焦虑混合的气味,一种她早已刻进骨子里的熟悉。墙上“沉着冷静,细心操作”的红色标语像一句冰冷的讽刺。几个年轻考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倒库的又一个点位,声音清脆,充满着她早已被磨平的、属于新手的那点生涩希望。

她攥紧了手里的档案袋,指甲无意识地抠着边缘,发出轻微的嚓嚓声。里面装着她的身份证、准考证,还有四张成绩单复印件,每一张上“不合格”那三个字都鲜红刺目,像某种耻辱的烙印。

第四次挂掉科目三的那天下午,教练李建国把她叫到一边。训练场边的歪脖子树下,他递给她一瓶冰镇的矿泉水,瓶身上凝结的水珠一滴滴滚落,像无声的汗。

“林薇啊,”他拧开自己那瓶,灌了一大口,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避开她的眼神,望着远处一辆正在练习S弯的教练车,“咱俩也磨合这么久了,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林薇沉默地握着那瓶水,冰凉的触感直透掌心,却压不住心里那阵一阵往上涌的燥热。

“开车这个事吧,”李教练斟酌着词句,语气是那种努力放柔和的委婉,却更显残忍,“它讲点天分,讲点车感。有些人吧,一上车,那个感觉就对了,方向盘、离合器,好像天生就长在他们手里。有些人呢……唉,可能确实就差那么点意思。”

一辆车呼啸着从旁边的车道驶过,扬起的尘土细细密密地扑过来。

李教练叹了口气,那叹息沉甸甸的,压得人脊背发弯:“五次不过,就得从头再来,报名费、培训费,又是大几千。女孩子家家的,不容易……有些命,该认就得认。不一定非要把自己耗死在这一条路上,你说是不是?”

“没这命”。三个字,轻飘飘的,却像三根烧红的钉子,狠狠楔进她耳膜里。

她没说话,只是把那瓶水攥得更紧,塑料瓶身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她记得第一次上车,紧张得同手同脚,差点把车开进绿化带,李教练吼得青筋暴起;记得第二次考科目二,死在半坡起步,车身后溜得毫不犹豫;记得第三次科目三,变道时忘了看后视镜,安全员一脚刹车踩下去,她的世界一片死寂;还有上一次,就在终点前,因为靠边停车大于三十公分,功亏一篑。

每一次失败,都像是在反复印证她天生就不属于驾驶座。

她抬起头,看着李教练那张被日头晒得黝黑、写满疲惫和不耐烦的脸,想从他眼睛里找到一丝哪怕极微弱的、觉得她还能行的光。但没有。只有一种近乎仁慈的劝退。

那一刻,赌徒般的孤注一掷反而压倒了所有的惶恐和自我怀疑。

“教练,”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干涩发哑,却有种异样的平静,“我再试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