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屏幕亮起时,弹出一个加密登录界面,她熟练地输入一串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密码,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在安静的阁楼里格外清晰。登录成功后,桌面没有常见的游戏或社交软件,只有几个标注着 “工作文档” 的文件夹。
就在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个邮件提示音 —— 不是普通邮箱的提示音,而是一种短促、低沉的电子音,只有林薇知道,这是教育局内部加密邮件的专属提示。她点开邮件,发件人显示为 “省教育考试院评卷工作领导小组”,标题是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评卷工作总结暨感谢会通知”。
邮件内容不长,主要是通知参与本次高考评卷的专家,于成绩公布后三天到省教育考试院参加总结会,同时附上了评卷期间的保密工作确认书。林薇快速浏览完邮件,目光落在 “作文评卷组特邀专家” 的署名栏上 —— 那里写着她的笔名 “林舟”。
三年前,15 岁的林薇以 “林舟” 为笔名,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优化建议》的文章,文章里对当时作文评分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被省教育考试院的副院长看到。后来,副院长通过学校找到她,邀请她以 “特邀专家” 的身份,参与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 —— 因为她既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作文思路,又有超越同龄人的学术严谨性。
今年年初,教育局再次联系她,希望她继续参与评卷。考虑到她自己也要参加高考,教育局特意调整了她的评卷时间:高考结束后的一周内,她每天晚上通过加密系统,远程评阅作文试卷,白天则像普通学生一样复习。为了保密,除了教育局的几位领导,没人知道 “林舟” 就是高三学生林薇。
林薇关掉邮件,目光落在书桌上一本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盖住的笔记本上。她把笔记本抽出来,封面上写着 “2025 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内部版)”,里面是她这段时间评卷时做的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比如 “议论文论点需明确,避免模棱两可”“记叙文情感真挚度优先于辞藻华丽”。
她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封面,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苏婷婷以为的 “内部渠道”,不过是自欺欺人;刘梅口中的 “书呆子”,其实早就站在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明天,成绩就要公布了,到时候,所有的轻视和嘲讽,都会变成最可笑的笑话。
第二章:成绩公布日 —— 惊天反转
六月二十五日,高考成绩公布日。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教学楼的屋顶,市一中的公告栏前就挤满了人。学生和家长们挤在电子查询机周围,嘈杂的议论声、兴奋的叫喊声、失落的叹息声混在一起,像一场热闹又残酷的集市。
林薇背着书包站在人群外围,白色的校服洗得有些发白,刘海垂下来遮住额头,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她没急着去查分,只是安静地看着前面的人 —— 她知道自己的成绩,评卷时她曾无意中看到过自己的试卷,作文得了满分,其他科目也几乎没丢分。她来这里,只是为了等一个结果,一个属于苏婷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