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周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县令说的话,竟像戳中了他的心思。

邹七安放缓了语气,拿起桌上的“炭笔表格”推过去:“你看,前年损耗1%,今年10%,这数据骗不了人。你帮我核对这些旧账,把王大户粮行的出货单、县衙的收粮记录一一对应,我保你安全——要是真出了事,我顶着。咱们不是为了我这个县令的位子,是为了那些等着赈灾粮活命的百姓,也是为了让你这‘主簿’,做得踏实。”

老周盯着草纸上的“表格”,又看了看邹七安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官架子,只有一种“要把事办成”的认真,像极了以前村里为了百姓跟地主争理的老秀才。他沉默了半晌,终于咬了咬牙,把文书往桌上一放:“大人,我信您一次。王大户粮行的旧单据,我藏在里屋的木箱里,晚上我偷偷拿给您——只是您得小心,县衙里有他的人。”

邹七安心里一松,伸手拍了拍老周的肩膀——这就对了,职场办事,得有靠谱的“同事”组队。他看着桌上的账本,又看了看老周紧绷却坚定的脸,突然觉得,这“活过三天”的KPI,好像不是那么难了。

第三章 乡绅内鬼联手,处处下绊子

老周夜里偷偷把王记粮行的旧单据送来时,邹七安正趴在柴房的木板上,用炭笔补画白天没做完的“账目对比表”。单据上的红戳印还依稀可见,“今收到县衙赈灾粮一百五十石”的字迹,和账本上“发放六十石”的记录一对,贪腐的口子一下子就露了出来。可没等他高兴多久,第二天一早,麻烦就主动找上了门。

“邹大人,我家老爷听闻大人初到青溪,事务繁忙,特让小的送些‘薄礼’,望大人笑纳。”

县衙前院,王大户的管家穿着锦缎袍子,手里托着个红木匣子,笑得满脸褶子,眼神却直往邹七安脸上瞟。邹七安打开匣子一看,里面码着十锭沉甸甸的银子,反光晃得人眼晕——这哪是薄礼,分明是试探深浅的“投名状”。

他想起以前公司里,合作方送回扣时,组长教的“装糊涂”话术:不接也不拒,先把话头绕开。于是他合上匣子,拍了拍管家的手:“王老爷有心了,只是我刚到任,县情还没摸透,这银子先放你这——等我理清了差事,再跟王老爷好好道谢。”

管家脸上的笑僵了一下,又很快堆起来:“大人明事理,小的这就回去复命。”看着管家走远,邹七安立刻把匣子交给老周:“找个稳妥的地方锁起来,这是王大户的‘罪证’,以后用得上。”

可他没料到,王大户的反击来得这么快。

当天下午,邹七安想接着核对粮行单据,却发现账房里最关键的“今年三月赈灾粮收条”不见了——翻遍了书架、木箱,连桌缝都抠了,就是没影。老周急得满头汗:“肯定是刘吏员干的!他昨天还借故来账房转了两圈,王大户跟他走得近!”

邹七安还没来得及找刘吏员对质,老周就慌慌张张跑进来,脸白得像纸:“大人,不好了!刚才有人跟我说,王大户要……要绑我家小子!还说我再帮您查账,就让我们全家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