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环前往宝玉书房的路上,宝玉的小丫鬟碧痕冷淡地通知他:“环三爷,太太在宝玉屋里等你。”
说完就转身离开。
贾环对此一笑置之,他心中想着,这些宝玉的丫鬟从今日起大概都不会再喜欢他,但他并不在意。
贾环吩咐小吉祥去东跨院一趟安抚赵姨娘,然后前往宝玉的屋子请安。
“环儿给老祖宗、太太请安。”
看到贾环,王夫人的愤怒几乎无法遏制。
她质问贾环为何要撺掇宝玉赶走他的丫鬟,但贾环却平静地回答:“太太,宝二哥曾吩咐我,若有好的诗词,必须第一时间给他看。
至于宝二哥为何会撵走他的丫鬟,我并不知情。”
王夫人冷笑一声:“你说的轻巧,那你写了什么诗?”
贾环于是背诵了他写的木兰花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极为脍炙人口,深受各界好评。
但贾母和王夫人对其并不了解,未能领悟其美妙之处,对于贾宝玉因词而撵走袭人更是困惑不解。
在床上听到这首词后,袭人急忙反驳,声称贾环在扯谎。
然而,贾母转向贾宝玉求证时,宝玉却证实贾环所言非虚。
这让王夫人更加质疑袭人的诚实。
贾环却在此刻,稳稳地反击,使得袭人被冤,甚至承受不住压力昏厥过去。
然而王夫人仍未找到证据确凿,想要处置贾环却又找不到合适理由。
贾环知道府上丫环不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进一步消除了可能对自己的不利证据。
但王夫人坚持要求这些丫鬟回忆情况未果,情绪越发失控,于是做出了激进的决定:要撵走贾环而非惩罚袭人。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安。
贾母听闻,深感不可思议。
她询问王夫人,关于贾环是否因不尊孝道而要被逐出府。
大夏朝以孝治国,这一决定对贾环的前途命运影响极大。
王夫人令袭人向贾母解释贾环写的桂花词的内涵。
袭人听到王夫人的命令,面露绝望。
她之前暗中向王夫人告贾环的状,如今被点破,她在贾府的前程已断。
即使贾环被逐出府,她也难逃因挑拨嫡庶兄弟情分而被贾府唾弃的命运。
此刻,她深感后悔与怨恨。
贾赦闪亮登场,众丫鬟面色骤变,贾母露出不忍之色,却并未阻止王夫人。
袭人跪在地上,面色怨毒狰狞。
贾环闻听所言心生欢喜,却不料意外瞥见贾赦大步走来,心中顿时警觉。
贾赦走来,质问:“欲将环哥儿除名族谱,是何缘故?”
王夫人冷笑回应:“这是我二房家务事,我教训自家庶子,大哥无需插手。”
贾赦反驳:“环哥儿不仅是你二房庶子,更是我贾府读书种子!你既嫁入我府,便是我贾家人。
欲逐庶子出族谱,岂能如此轻率?”
王夫人脸色铁青,手指颤抖指着贾赦。
贾环冷笑旁观,想到刚刚王夫人以孝道压他,如今便看看贾赦如何以长兄身份压制王夫人。
贾赦质问王夫人:“环哥儿何错之有?你所说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究竟是何事?”
王夫人命令袭人详述原委。
听完描述后,贾赦放声大笑,然后脸色一沉:“只因这些谣言便要逐我贾府读书种子?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皇城中人都会嘲笑我贾府不明事理。”
贾母命令贾赦好好说话。
贾赦向贾母及王夫人阐明:“环哥儿名声在皇城昭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谁不知道贾三首、贾子四句?”
“你们揣测环哥儿志向仅在于贾府之内,何其可笑。
环哥儿志向远大,欲做士林第一流。”
“你们以女人内宅的想法揣测他,更是荒谬。
若环哥儿被逐出府,贾府将成为皇城笑柄。”
王夫人心中不安,追问关于“人”
的比喻。
贾赦看向贾环,心中疑惑:怎么还有“人”
的事?你昨晚去我那,也没提啊。
王夫人转向贾环,冷声询问。
贾环叹息,认为解释无用,便提议让宝玉来解释。
王夫人心中紧张,转向宝玉询问最后两句的含义。
宝玉叹了口气,他发现自己一直插不上话,却没想到误解了环哥儿。
他立刻解释道:“老太太、太太们,你们都误解环哥儿了。
这里的‘人’指的是屈原屈子,环哥儿的最后两句赞美之词,并非如大家所言。”
宝玉解释道,“‘人’既指屈原这样的文人,并不是贬义之词。
环哥儿的意思并非大家所理解的那样。”
贾赦听后放声大笑,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他说道:“老二家的,你居然以为环哥儿是在借‘人’字骂你吗?你不觉得自己不配被称为‘人’吗?”
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贾赦被贾母赶走,但他仍觉得羞辱老二家的是一件值得满意的事。
在贾母赶走贾赦后,王夫人曾指责贾环写的词不忠不义。
然而, ** 并非如此,尤其是关于“人”
这个词的解释,是由贾宝玉来澄清的,这让王夫人颜面扫地。
对于贾环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应再进一步恶化关系。
于是,贾环转向贾宝玉表示感激并道歉:“宝二哥明白我并非曲解了词意,并为我辩护。
我为他的所作所为深感感激。”
贾环的这一番话立刻改变了气氛。
宝玉深情地回应:“我做的事情不算什么,环兄弟今天受委屈了。”
两人相拥而泣,感动了所有人。
贾母见状感慨道:“这才是兄弟间应有的情谊。”
随后命令将袭人送走。
袭人含泪向贾母磕头后离开了贾府。
宝玉不愿见袭人离去的场景,便前往黛玉的住处。
袭人的告别仪式上,虽然丫头们表面上都在送别,但内心已经疏远她,尤其因她首次被发现在背后搬弄是非。
袭人整理完毕,准备离开,而周瑞家的催促她快走,认为她在这里只会惹人厌烦。
贾环得知袭人被逐的消息后感到满意,而小吉祥则对他感到佩服。
贾环解释是宝玉本人的行为而非他的意愿导致袭人的离去。
随后,贾环想起即将到来的县试和自己的作文问题,他决定多买些时文以助于应试。
他向父亲贾政提出请求并得到支持。
贾环对未来充满期待,决定先以学业为主,待日后取得秀才身份再考虑赚钱之道。
今日下午,编辑通知即将上架,这消息出乎我的预料。
不多说废话,先为大家献上目前存稿字数达两万,上架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将保持每日万字更新,具体日期未定,直至无法继续写作为止。
暂时没有其他加更计划,因为实在无法再产出更多内容。
不必卖惨,我深知,如果作品质量不佳,卖惨也无济于事。
若作品受到欢迎,则无需卖惨。
最后,恳请有条件的朋友们能订阅支持。
2023年,生活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
当晚,林黛玉在灯下阅读贾环所写的木兰花词。
她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上。
回想起第一次遇见环哥儿的情景,当时他鬼鬼祟祟、神秘兮兮的样子,让她误以为他脑子有问题——这也是从环哥儿口中得知的。
她和环哥儿的初次相遇,并未留下好印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环哥儿的话语一一应验,她才发现原来他是真心对她好的人。
她不禁担忧,环哥儿是否会变心,是否会变却故人心。
想着这些,她的眼泪不禁落了下来。
进入贾府之前,她常常哭泣。
但自从听到环哥儿那句“为何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后,林黛玉便很少流泪了。
然而今夜,她没能忍住。
哭了一会儿后,林黛玉反而觉得无趣。
她擦干眼泪,陷入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梨香院中,薛宝钗也被这首木兰花词所吸引。
旁边的香菱天真地说:“姑娘,环哥儿写的这首词真的很好。”
此时的贾府还未建立大观园,香菱也没有跟着林黛玉学诗。
虽然她不会写诗,但她仍然能够欣赏这首词的美妙。
薛宝钗听了香菱的话后笑着问:“香菱,你也懂诗词吗?那你说说,这首词好在哪里?”
香菱笑着说:“这首词虽然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但却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初见。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个特别的初见。”
薛宝钗被香菱的话逗笑了,问道:“你的初见是谁呢?”
香菱天真地回答:“我的初见就是姑娘你。
姑娘你的初见又是谁呢?”
这个问题让薛宝钗的眼前浮现出贾环的身影。
她第一次正式见到贾环,是在梅雪诗社。
他挺拔俊秀,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才情出众,说话风趣幽默。
贾环的形象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同时,皇城中各处青楼楚馆中,“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词让许多姑娘感动落泪。
梦坡斋内贾政看了这首词也为之唏嘘不已。
贾环的诗作现在不需要崇康帝派人传播便能自行流传开来在皇城中传播之广之速超乎贾环的想象。
贾环每日依旧早起跑步锻炼身体并整理笔记成为他的日常习惯。
贾琏和贾环准备出门买书。
贾琏主动提出邀请,贾环欣然接受。
贾琏今日的热情超乎寻常,引起了贾环的疑惑。
尽管贾环对贾琏的印象不佳,但意识到贾琏可能是拉拢盟友的策略,他并未完全否定结盟的可能。
虽然贾琏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但他仍有良知和能力。
两人随后前往书铺购书。
在书铺中,掌柜自豪地介绍了书店的藏书丰富度,包括历朝的优秀时文以及进士老爷写的时文范例。
最后过渡到下贾琏带着弟弟贾环走进书铺,遇见了一位诗才横溢的三弟,让掌柜刮目相看。
掌柜得知贾环的名号后,对其敬重有加,并承诺给予八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