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滇城。
龙少华站在滇城的城外观星台上,远眺着滇池波光粼粼的水面。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半年,他仍时常在深夜惊醒,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从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毕业生,到1949年西南地区主席龙文章的独子,这种跨越时空的身份转换,任谁都需要时间适应。
这个世界与他所知的历史相似却又不同。
自从抗战胜利后,内战局势已越发明显。
北方的赤龙势如破竹,而南方的果府却日渐衰微。
更让龙少华心惊的是,这个时空里的一些关键人物命运发生了改变。
那位曾经被软禁半生的少帅,竟在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留下诸多谜团。
有人说他是被校长设计害死,也有人说是日军特种部队所为,真相至今未明。
而他的父亲龙文章,在这个时空里,龙少华差点还以为是野人山里的那个团长!
龙文章,滇省起家,响应国父的三民主义,随之北伐。
之后中原大战,校长击败冯、阎两人之后,正是大权在握。
龙文章见情况不对,暗流勇退,带着全部滇系、部分桂系返回滇城,自成一派。
自此之后,积极抗日,确立的滇省的领导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诏王”,掌控着滇省、壮省大部及周边地区,是国府内仅次于校长的第二号人物,权势滔天。
“少帅,军政会议即将开始,各位将军都已到齐。”侍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龙少华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军装领口。
半年来,他逐渐适应了这个新身份,也一直在努力为后续事情准备着。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做点什么也是对不起老天爷的安排。
龙少华很清楚的知道后面的情况,要么退守琉球,要么可能成为真正历史上那位少帅,被红龙囚禁,功德林走一趟。
但无论是哪一样选择,都不是好的退路,从此心中那份南下的心思开始萌动。
当他刚刚在这个身体里苏醒时,正值徐蚌会战尾声。
果军精锐损失惨重,江北基本解放。
作为历史系毕业生,龙少华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历史走向。
四个月后,北军将横渡长江;十个月后,新天朝宣告成立。
而他,龙少华,作为南诏省龙文章的独子,若不早做打算,要么随溃败的国府逃往琉球,要么成为新政权解放的对象。
凭借对历史的了解,龙少华知道这个时期的东南亚正处于权力更迭的窗口期。
高卢人在印支地区的统治摇摇欲坠,约翰牛也已精疲力竭,正准备从缅甸撤离。
这是一块充满机遇的土地,等待着有准备的人去开拓,况且,自古以来,也是天朝的藩国,文化相通,是一块风水宝地。
既然是自古以来,那只要是个华人,就能去拿回来。
洋人能做到,那我龙少华,也能做到!
他以养病为由,向父亲申请去了港岛。
他在香港注册了“南洋贸易公司”,以商业名义开始向交趾、寮国等地渗透。
表面上做的是橡胶、锡矿和稻米生意,暗地里却在那里购置土地、建立仓库、招募流民。
要在东印支那立足,必须有足够的人口基础,而且还是要以华人为主。
而后,他以南诏省政府的名义,组织了大量因战乱流离失所的难民,以“南洋垦殖”计划为号召,将他们分批送往寮国和交趾地区。
“一年三熟的良田,每人五亩,先到先得!”他在招募公告中这样写道。
实际上,这是他“以民代兵”的战略。
这些移民既是开拓者,也是未来的根基。
半年时间里,通过海路和陆路,私自运输了超过50万华人被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加上原本在那里的华侨,总人口已初具规模。
【南洋贸易公司】以“保护南洋商业利益”为名,招募退伍军人和青年学生,组建了“南洋商团护卫队”。
表面上这是一支私人安保力量,实际上却是按照正规军标准训练的武装力量,甚至不少都是现役军人冒充的。
然而,最棘手的问题始终是他的父亲,龙文章。
龙少华走进会议室,二十余名高级将领立即起身行礼。
半年来,他通过一系列精准的预测和建议,以及带领将领家属获取到了财富,逐渐赢得了这些沙场老将的尊重。
“诸位请坐。”龙少华走到主位旁的位置坐下,主位依然留给他的父亲。
“少帅,大帅的消息是否属实?”一位鬓角花白的老将军急切地问道。
龙少华低头不语,沉默片刻,哽咽说道:“父亲前往北平和谈,今日在途中,飞机坠毁...”
晴天霹雳,会议室里顿时一片死寂。
“是什么人干的?”半晌,有人咬牙切齿地问。
“不管是谁,咱们也惹不起啊!”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会议室乱作一团。
“都闭嘴!”滇省第一师师长张庆来重重拍了一下桌子,“都别吵,听少帅的!”
龙少华感激的看了一眼这位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老将,轻声说道:“情况还没查清楚,最有可能是金陵的人,不想和谈成功;也有可能是...”
龙少华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北方的嫌疑同样不小。
龙文章作为果府内二号权势人物,既不被北方完全信任,也被果府内的某些人视为眼中钉。
他的死,让原本就微妙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少帅,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另一位将领问道,“江北已经基本失守,北方的军队随时可能渡江南下。是战是和,需要有人拿个主意啊。”
龙少华环视在场的将领。这些人大多是父亲多年的袍泽,对龙家忠心耿耿。
如今父亲遇难,他们自然而然地看向了他这个龙家唯一的继承人。
“半年来,我多次向父亲建议,与其在中原与北方硬拼,不如向南发展。”龙少华缓缓道。
“南洋有广阔天地,足够我们休养生息。如今父亲罹难,我相信他在天之灵,也会希望我们为追随龙家的数十万将士和百姓找一条活路。”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巨幅地图前:“我已经在南洋地区做好布局。寮国、交趾,都有我们的据点和移民。而且此地方土壤肥沃,良田无数,可比这滇省好太多。现在只需要大军南下,就能站稳脚跟,开创一番新天地。”
将领们被他这一番话震惊的忘记了老帅去世的消息,相互交换着眼神,不少人露出心动之色。
他们大多是在云省、壮省扎根多年的地头蛇,对于寄人篱下毫无兴趣。
向南发展,再建立一个华人国家。
“从龙之功!!!”
这想法一冒出,让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可是这里是高卢鸡的地盘,咱们有能力打下来吗”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会议室又是一片死寂。
“你们也太高看高卢鸡人了,胡越那帮整天钻林子的人,都没办法解决,咱们装备精良,你们手里的美式武器,难道是烧火棍吗?”
“留下来,要么跟着溪口那位,要么像北方战场那些果军将领,失去自由。我可告诉你们,溪口那位,心眼小的很!”
“诸位,可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
龙少华说完,点了一支香烟,默默地看着众人。
“我同意少帅的意见!”一位性急的将领率先表态,“留在中原只有死路一条,况且,我们都不知道老帅是谁下的毒手。不如南下,打出一片新天地!”
“对!南下!南下!”越来越多的人附和。
在座的大部分人,戎马一生,又是少壮派,野心勃勃,岂能就这样拱手相让,然后默默无名过完后半生?
龙文章没死,他们都期盼着他能坐上那个至尊之位,现在希望没了,龙少华又重新给了他们一个期盼。
南下,虽说偏安一隅,但手中权势还在,日子照样过的舒坦,况且,跟随龙家打拼这么久,龙少华早已是众望所归。
龙少华看着这一幕,心中稍安,人心可用。
半年的准备没有白费,如今龙文章意外遇难,反而让这些将领更加团结在他周围。
是夜,龙少华独自一人站在父亲的书房里。
这里还保持着龙文章离开时的样子,桌上摊开的地图,笔墨未干的信件,以及一张父子二人的合影。
龙少华拿起照片,心情复杂。
虽然他只做了龙文章半年的儿子,但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父爱。
这位乱世枭雄在外杀伐决断,在家却是个慈父。
“父亲,对不起,我不能按照您期望的方式活下去。”他轻声自语,“但请您相信,我会带着追随龙家的人们,走出一条生路。”
他将照片收起,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物。在抽屉最深处,他发现了一个密封的档案袋,上面写着“华儿亲启”四个字。
龙少华小心地打开档案袋,里面是一封长信和一系列文件。他展开信纸,父亲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
“华儿,若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为父已遭不测。近来局势日危,我早已做好最坏打算...你半年来提出的南洋计划,为父表面上斥责,实则暗中关注。你做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龙少华的手微微颤抖,继续读下去:
“...我已暗中安排,若我遭遇不测,所有忠于龙家的力量都将由你接管。南洋计划可行,但需谨慎...记住,南下割据自立,当左右逢源,切不可倒向任何一方,否则万劫不复...”
信的最后,龙文章写道:“吾儿年少有为,目光长远,远胜为父。龙家大业,尽托付于你。勿悲勿惧,勇往直前。”
龙少华震惊不已,姜还是老的辣,原来龙文章早已看穿他的计划,甚至暗中为他铺好了路。
他打开那些文件,发现是父亲暗中签署的一系列手令:调兵手令、物资调拨令、以及给南洋各地华侨领袖的引荐信。
甚至已经安排好了第一批南下部队的序列和路线。
“父亲...”龙少华虽然是夺舍重生,但也继承了他的情感,此时眼中泪花不断往下流。
翌日,来龙家吊唁的军高层,在龙家公馆召开了一次会议。
龙少华将父亲的部分遗书内容展示给众将,顿时军心大振。
原来龙主席早已暗中支持南下计划,甚至为此做好了安排。
“根据父亲遗愿,我决定立即启动‘南进计划’。”
龙少华当即宣布:“首批部队十日后出发,分三路南下:西线经滇缅公路进入缅甸北部;中线经红河河谷进入寮国;东线经谅山进入交趾。”
他环视众将:“我们的目标是在江北战事结束后,控制缅北、寮国和交趾的战略要地。届时,即使长江防线失守,我们也有退路可走。”
“诸君放心,事成之后,这份荣光,我龙少华不会独享!”
轰隆隆一阵椅子响动,众人齐齐朝着龙少华行以军礼,眼神火热!
“谨遵大帅号令!”众将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