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舌尖上的心动
江南梅雨季节,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潮湿和泥土混合的气息。我站在“忆香居”后厨的灶台前,手里的炒锅翻飞,火焰腾空而起,映照着我额角的汗珠。我叫陈默,二十七岁,是这家老字号饭店的主厨。每天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我已经站在这里,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
“陈师傅,今天的笋特别鲜,老板刚从安吉运来的。”小张抱着一筐沾满泥土的春笋进来,脸上带着憨厚的笑。他是我的助手,跟了我三年。
我点点头,手指轻轻拂过笋尖:“切薄片,用高汤焯三秒,留住那份脆甜。”
这就是我的世界——方圆十几平的厨房,各式各样的食材,还有对火候与调味近乎偏执的追求。七年前,我以学徒身份走进这里,再没离开。锅铲成了我的画笔,食材是我的颜料,餐盘是画布。客人满意的笑容,就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上午十点,前厅开始忙碌起来。我透过传菜窗口,不经意间瞥见一个新面孔。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正认真地擦拭每张桌子。她的动作略显生疏,但异常专注,仿佛那不是一张普通的木桌,而是需要小心呵护的艺术品。
“新来的服务员,叫林小雨。”小张注意到我的目光,“大学生,暑假来打工的。”
这时,大堂经理王姐领着她来到后厨:“陈师傅,这是小雨,带她熟悉下菜品和传菜流程。”
小雨抬起头,露出一张干净的脸。不是那种惊艳的美,但很耐看。眼睛像山涧的清泉,透着未经世事的澄澈。“陈师傅好,我叫林小雨,请多指教。”她微微鞠躬,几缕发丝从耳后滑落。
我保持着一贯的严肃,简单介绍了招牌菜和出菜顺序。她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围裙带子。
“记住,传菜要稳,不能晃。”我示范着端盘的姿势,“中餐讲究锅气,耽搁一秒,风味就差一分。”
她尝试着端起一盘菜,手臂微微发抖。我下意识地伸手托住她的手腕:“重心放低,用腰力。”
触电般的感觉从指尖传来,我们同时松开手,盘子险些落地。我轻咳一声,转身去调酱汁。余光里,她的耳尖微微泛红。
午市高峰期,厨房像个战场。我在灶台前连续工作两小时,嗓子有些发干。“小张,水。”我习惯性地伸手,递来的却不是熟悉的搪瓷杯。
一只白皙的手握着玻璃杯,清水荡漾着细碎的光。“您的杯子好像没洗,先用这个吧。”小雨的声音轻柔,像夏日凉风。
我一饮而尽,清甜缓解了焦躁。后来才知道,她悄悄加了少许蜂蜜和盐。
下班时已是晚上九点。雨还在下,我站在屋檐下点烟,看见小雨在门口踌躇——她没带伞。
“去哪?”我掐灭烟头。
“回学校,地铁站走十分钟。”她有些不好意思,“等雨小点就走。”
我沉默地打开储物柜,拿出备用伞递过去:“明天还我。”
她愣了一下,接过伞轻声道谢,身影消失在雨幕中。那晚我莫名记住了雨滴打在伞布上的声音,啪嗒,啪嗒,像某种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