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间有传说,血月出,妖孽现。血月代表天地阴阳之气失去平衡。正气弱,邪气盛。唐代《开元占经》中记载,“月已蚀而青者,为忧。月已蚀而赤者,为兵。月已蚀而黄者,为财。月已蚀而白者,为丧。月已蚀而黑者,为水。”红色月亮为至阴至寒之相,昭示着人间正气弱、邪气旺,怨气盛戾气强。

血月让世间的动物躁动,说不清楚的故事里弥漫着些许诡异气息,应作如是观,幻作狐。

狐妖念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幻化人形,只能在一年至怨至邪至戾之时,方可化为人形,短则持续三四月,长则六七载,唯有至诚至真至坚之人,方能使其维持人形。三百余年间,狐妖,化人而不似人,时间更是短的可怜。

她时常觉得自己其实是空的,虽有人形,却不像是一个人,而是有一个人的外壳。狐妖在学习做人,关于人的一切,甚至感情都通过学习获取,很多事情都是学到的该怎么做,而不是想怎么做,像是没有融入人间社会的生活一样。

她开始感觉惊恐慌张内耗,不停的想办法找其他小妖说话分担情绪缓解自己。煎鸡蛋妖时她会问鸡蛋小妖喜欢花生油还是菜籽油,投喂小猫妖时她会问小咪要不要和她回家。

直至太平零伍年,郊外,血月鬼节。成都有个姓诗的书生,生性风流。那日他认识了此狐,而后两人时常相会。书生听说了狐妖的故事,每日前去狐妖山前为她吟诗,答疑解惑。狐妖倒也勤学恳练,慢慢地不仅形态言语似人,学识智慧也与日俱增,渐渐她不再慌张内耗,开始沉浸在自己的欢乐里。每日在妖狐山遇到的事情不知如何处理时,也会攒起来问问书生。

书生虽风流,人倒也稳重可靠。人间的事、妖道的事尚能迅速做出决策,处理得当。每每妖狐遇到问题时求救书生,他总能冷静的把情况分析一遍,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是人,却比狐妖更懂狐妖。在狐妖的困境里,给了狐妖关怀和支持,成为她心目中的“靠山”,她开始信任他,心心念念。

书生虽风流,却也自信坚定。信心满满不内耗的他,这种坚定和自信也影响着狐妖。慢慢地长出血肉,也觉得心更加充沛些,以前总是个空心妖,是个第一次学做人的空心妖。也许他感动了神灵,总之狐妖这次真真正正、长长久久变成人的模样 ,拥有了双腿,也拥有了情绪。拥有了身体,也拥有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