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怀抱很暖,苏晴靠在他胸口,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觉得这点钱能换来他的感激,很值。
张桂英开始频繁上门,平均每周来两三次,每次来都没安生日子。她嫌苏晴买的菜太贵,"一棵破生菜要五块钱,老家地里多得是,浇水就活";她看不惯苏晴周末睡懒觉,早上六点就砰砰砸门,"城里姑娘就是娇气,我们农村媳妇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喂猪";甚至在苏晴朋友来做客时,当着众人的面数落她 "不会过日子"" 花钱大手大脚,不像个会持家的 "。
有次苏晴新买了件真丝衬衫,湖蓝色的,衬得她皮肤雪白。张桂英看见,一把抢过去塞进同行的侄女手里:"这料子滑溜溜的,适合我们家大丫穿,她在镇上超市上班,穿这个体面。"
大丫受宠若惊地接了,嘿嘿笑着:"谢谢婶子,谢谢嫂子。"
苏晴愣住了,那衬衫是她跑了三家商场才找到的款式,心里有些不舒服,刚要说话,陈宇就拉了拉她的衣角,低声说:"别跟我妈计较,她就是没见过好东西,觉得什么都该给自家人。回头我给你买十件,比这个还好的。"
他说话时气息拂过她的耳畔,带着熟悉的薄荷牙膏味,苏晴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是啊,不过一件衬衫,何必跟老人家置气。
三个月后,陈宇说老家盖房缺钢筋钱,要八万;半年后,他妹妹订婚,男方彩礼给得少,需要五万补贴;就连他侄子上幼儿园,都要 "借" 两千块买书包和文具。
每次要钱,陈宇都有不同的理由,脸上总是挂着恰到好处的愧疚。"晴晴,委屈你了," 他会抱着她轻轻摇晃,"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加倍补偿你。"
苏晴的工资卡渐渐空了,她开始动用婚前存款。闺蜜林薇来看她,翻着她的记账本直皱眉:"你疯了?每个月给他们家这么多钱?哪有刚结婚就填娘家的?"
"他就是太孝顺了," 苏晴替陈宇辩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银戒指,"农村人重亲情,不像咱们城里,各家过各家的。再说,他也不容易,从小吃苦长大的,想让家里人过得好点。"
林薇恨铁不成钢地戳她额头:"你就是被爱情冲昏了头!他孝顺凭什么用你的钱?你那点婚前存款是爸妈给你应急的,不是给他填无底洞的!"
苏晴嘴上没反驳,心里却不太舒服。她觉得林薇不懂陈宇的难处,更不懂他们之间的感情。
但是事情并没有变好,反而向更深的深渊推进。陈宇的弟弟陈强住了三个月,说是来找工作,却整天窝在客房打游戏。他不仅把苏晴的进口面膜当鞋油用,还偷偷用她的信用卡买了台最新款游戏机。
苏晴发现时气得发抖,陈宇却轻描淡写地带过:"小孩子不懂事,你别跟他计较。回头我说说他。" 转头却在饭桌上夸弟弟 "有闯劲,玩游戏都比别人厉害,说不定能成主播"。
最让苏晴不舒服的是,家里的东西总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她的羊绒围巾出现在陈宇妹妹的朋友圈里,配文是 "嫂子送的,真暖和";父亲送她的钢笔被陈宇堂哥别在胸前,在酒桌上炫耀 "城里亲戚送的";连母亲珍藏的普洱茶饼,都成了陈宇父亲待客的茶礼,被粗瓷大碗泡得寡淡无味。
"那些都是闲置的,放着也是浪费。" 陈宇每次都这么说,然后变戏法似的拿出支廉价口红,"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最新款的色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