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同时,他决定在抄写完后,附上一篇“悔过书”,或者叫“心得体会”。内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深刻检讨自己的“浮躁”和“越矩”,强调对“孝道”和“规矩”的新理解,表达潜心向学、恪守本分的决心。

这很憋屈,很违背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本性。但生存面前,尊严和理念可以先放一放。

抄写,持续地抄写。

手酸了,眼花了,饥饿感一阵阵袭来,带来眩晕。寂静的夜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他自己越来越沉重的呼吸声。

他不知道抄了多少遍,直到窗外天色渐渐泛起鱼肚白。

梆子声再次响起,五更天了。

他终于抄完了最后一遍。一百遍《孝经》,厚厚一摞纸堆在旁边。手腕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眼睛布满了血丝。

他活动了一下冻得僵硬的四肢,找出一张相对干净的纸,开始写那份“悔过书”。言辞极其谦卑,甚至可以说是卑躬屈膝,反复强调学生的“愚昧”和“无知”,感激先生的“教诲”与“惩戒”,并郑重表态日后必定“沉心静气”、“恪守学规”、“一心只读圣贤书”。

写完,他通读一遍,自己都觉得恶心。但这应该符合周训导的期待。

天亮后,静省堂的门被打开了。一个老斋夫面无表情地走进来:“秦生员,时辰到了。”

秦岳赶紧站起身,因为久坐和寒冷,踉跄了一下。他整理了一下皱巴巴、沾满墨渍的衣服,拿起那厚厚一摞抄写纸和那份悔过书,低着头,跟着老斋夫走了出去。

清晨的县学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早起的学子走过,看到他,都投来异样或怜悯的目光,迅速避开。

走到训导值房外,老斋夫进去通报。秦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全是冷汗。

“让他进来。”周训导冰冷的声音传来。

秦岳深吸一口气,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进去。

周训导正坐在案后喝茶,眼皮微抬,扫了他一眼,那目光如同冰冷的刀子。

“学生秦岳,已完成罚抄,并…并有悔过书呈上。”秦岳跪倒在地,将手中的纸张高高举过头顶。

周训导没说话,慢条斯理地放下茶杯,接过那摞纸,先粗略翻了翻抄写的部分,看到字迹从最初的歪斜到后来的工整,眉头似乎动了一下,但很快又皱起——他看到了墨渍和一些因光线不足而写错涂改的痕迹。

然后,他拿起了那份悔过书。

值房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秦岳跪在地上,心跳如擂鼓,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时间过得无比缓慢。

终于,周训导看完了。他将悔过书扔在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文辞粗陋,见识浅薄。”他冷冷地开口,“不过,字迹后期尚算端正,看来这一夜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