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你岂可如此说话!我乃一片公心…”他气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公心?屁心!”膳夫不耐烦地挥挥手,像驱赶苍蝇,“再啰嗦,信不信老子往后给你的粥里多加一把沙子?滚!”

旁边几个看热闹的伙夫发出哄堂大笑。

秦岳站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拳头攥得死死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巨大的屈辱感和现代人的优越感被践踏的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发抖。

他最终什么也没说,猛地转身,几乎是逃离了膳堂。身后那刺耳的嘲笑声如同鞭子,抽打在他的背上。

第一套方案,直接与技术执行人员沟通,失败。

秦岳咬着牙,走在回斋舍的路上。没关系!底层人员素质低,不理解先进的理念,这很正常。他还有Plan B!直接发动群众,走程序,向上施加压力!

管理学上怎么说来着?要善于利用舆论和集体力量!

回到斋舍,他强压下怒火,铺开纸笔。他不再试图解释营养学,而是从“学子身体乃苦读之本”、“膳食精良有助于学业精进”的角度,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情真意切、逻辑清晰的《请改良县学膳食陈情书》,着重强调现状的弊端和改善的迫切性,并精心在末尾留出了联名签署的位置。

他相信,只要稍有远见、关心自身利益的同窗,一定会响应!

午间膳堂用饭时,他看准机会,端着那碗照例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和几根干瘪的咸菜,坐到了几个看起来面相相对和善、同样衣着朴素的同窗中间。

几人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继续喝粥,气氛有些冷淡和尴尬。——5的好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秦岳深吸一口气,拿出那封陈情书,压低声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有说服力:“诸位同年,请听我一言。我等寒窗苦读,所为何来?然身体乃载知识之舟,近日观大家气色,皆因膳食清减而多有倦色,长此以往,恐于学业有碍。我有一策,或可……”

他小心翼翼地陈述着想法,并展示了那份联名书。

然而,预想中的积极响应并没有出现。

那几位同窗互相看了看,眼神里充满了警惕、犹豫,甚至是一丝看傻子的怜悯。

一人干咳一声,低声道:“秦兄,莫要再生事端了。昨日才被训导斥责……”

另一人接口,声音更低:“膳堂那李头儿,是训导先生远房侄子的连襟,凶悍得很,何必去招惹?”

“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挑拣什么?万一惹怒了上面,克扣得更厉害,岂不更糟?”

“联名?这…若是被先生知道了,怕是……”

几句话,像冰水一样浇在秦岳头上。他这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理念问题,而是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和根深蒂固的畏权心态!这些同窗,早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或者说,他们深知这个体系的运行规则,明哲保身是第一要义。

他这点现代管理学的小技巧,在赤裸的现实人情和权力网络面前,苍白得可笑。

“可是…”他还想再争取。

那几人却已经匆匆扒完碗里最后几口粥,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迅速起身离开了。临走前,看他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不懂事、专会惹祸的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