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更新时间:2025-10-29 05:06:23

1 霜降的候鸟明信片

清晨五点,天光未亮。

我蹲在“候鸟驿站”的后院石阶上,指尖捏着一小撮猫粮,轻轻撒进锈迹斑斑的铁碗里。风从山脚卷上来,带着湿冷的雾气,掠过我的耳畔,吹乱了额前几缕碎发。三只流浪猫围拢过来,一只花斑的、一只纯黑的,还有那只瘸腿的小白——它去年冬天被车撞伤,是我从路边捡回来的。它们吃得安静,像这间老屋一样沉默。

我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墙上贴满了照片——不是风景,也不是人像,全是候鸟。灰雁掠过湖面,白鹭立于浅滩,一群红嘴鸥在黄昏中盘旋……每一张都来自过往的客人,他们说:“陈喃,我们飞累了,你这儿是落脚的地方。”

我也笑,回一句:“那你们记得回来。”

可没人真回来。

只有我守在这里,一年又一年。

外婆走的时候,把这间建在城市边缘、背靠湿地的老房子留给了我。她说:“驿站是给候鸟和心里有牵挂的人歇脚的。”我没问她牵挂的是谁,她也没说。只是每年霜降那天,她都会早早出门,去村口那个绿漆剥落的邮筒取一封信。

后来她走了,这个习惯却落到了我身上。

今天,又是霜降。

我穿了件深灰色呢子外套,围巾绕两圈,踩着露水步行到村口。邮筒孤零零地立在路旁,像一根生锈的守望者。我拉开投递口,里面果然躺着一张明信片。

熟悉的图案——灰雁南飞,翅膀划破秋日长空。

十年了,每年一张,从未中断。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只有一枚小小的红色印章,印着一个“雁”字。

我低头看着这张明信片,忽然发现背面多了一样东西。

半张泛黄的手绘地图,用铅笔勾勒出后山地形,一条虚线从老灯塔出发,穿过一片密林,终点标着一棵老槐树,旁边写着:“找老槐树下的铁盒”。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十年来,第一次出现新线索。

我攥着明信片快步回家,手指微微发抖。推开木门时,小白蹭过来蹭我的裤脚,我没理会,径直走向二楼书房。那里有一本外婆的旧相册,藏在柜子最深处,封皮已经褪色成米黄色。

翻开第一页,是1987年她在湿地边拍的照片,穿着蓝布衫,扎着麻花辫,笑容干净得像湖水。

再翻一页,停住了。

1998年,老灯塔下。她站在左侧,身旁是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手里举着一台老式相机。他没看镜头,而是望着远处的天空,神情专注。而他的衣袋里,露出一角印章盒——正是那种传统雕花木盒,用来盖私章的。

我放大照片,盯着那枚印章的位置。

然后,我翻出今年收到的明信片,把“雁”字印章与照片中的盒子比对。

形状、纹路、大小……完全一致。

我猛地合上相册,胸口起伏不定。

那个人是谁?为什么每年都给我寄明信片?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留下线索?

“铁盒……老槐树……”我低声念着,目光落在窗外渐暗的山影上。

第二天清晨,我带上手电、手套和一把小铲子,往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