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赵的心沉了下去。他简单安慰了李二婶几句,答应帮忙寻找,便关上了门。

王氏从里屋出来,面带忧色:"这可如何是好?狗蛋那孩子平日里最是乖巧,怎会无故失踪?"

老赵沉默不语,那个白衣人的身影在他脑海中越发清晰。他忽然站起身:"我去找老秀才问问。"

老秀才是庄里最有学问的人,年轻时中过举人,后来不知为何回乡隐居,平日里除了教几个蒙童,便是翻阅古籍,对乡野传说、奇闻异事颇有研究。

老秀才住在庄西头的一个小院里,院中种着几竿翠竹,很是清幽。见老赵来访,他有些意外,但还是热情地迎了进去。

老赵将来龙去脉细细道来,包括那个神秘的白衣人。

老秀才听罢,眉头紧锁,在书房中踱步良久,方才开口:"你说的这个'白先生',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古籍,翻到某一页,指给老赵看。那书页上画着一个白衣飘飘的人物,旁边用小字注着"山精"、"木客"之类的字样。

"据古籍记载,深山之中有灵物,形似人而白衣,能通人言,善幻化。"老秀才缓缓道,"它们非神非鬼,乃是天地灵气所钟,通常不害人,但若与人结缘,必会来了却因果。"

老赵听得心惊:"那狗蛋的失踪……"

老秀才沉吟道:"难说。灵物行事,不可以常理度之。或许那孩子与它有缘,被带去了某处;或许……"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老赵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从老秀才家出来,老赵心事重重。庄里已经组织了几拨人四处寻找狗蛋,但都无功而返。有人说在望乡坡附近看到了孩子的脚印,但追过去却又消失无踪。

当夜,老赵又做了一个梦。梦中,那个白衣人站在望乡坡上,怀中抱着熟睡的狗蛋。他转身看向老赵,嘴角含着一丝笑意,然后缓缓沉入地下,消失不见。

老赵惊醒过来,浑身冷汗。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院中的柿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忽然想起什么,披衣起身,从行囊中取出在城里买的一面铜镜。这镜子原本是给妻子买的,此刻却派上了别的用场。

老赵记得老秀才说过,灵物畏镜,镜能照其真形。

第三章 寻踪

次日一早,老赵揣着铜镜,独自一人往望乡坡走去。

深秋的清晨,霜露凝重,草叶上都结了一层白霜。老赵踩着湿滑的小径,心中忐忑不安。若是寻常走失,他断不会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说法,但那个白衣人出现得太过诡异,狗蛋失踪得又太过离奇,由不得他不往那方面想。

望乡坡上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衰草的沙沙声。老赵四处寻找,果然在一处坟茔前发现了些许异样——那里的草被压平了一片,仿佛有人在此坐过,旁边还有几块饴糖的碎屑。

老赵的心跳加快了。他取出铜镜,对着四周照去。镜中映出的依然是荒坡野草,并无异常。就在他准备放弃时,镜光忽然扫过一座古老的墓碑。

那墓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但镜中却隐约映出了别样的景象——墓碑后方,似乎有一个淡淡的白色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