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异客
永州城外的官道,在深秋的午后显得格外寂寥。路旁的槐树叶已落尽,纤细的枝桠在淡金色的阳光中勾勒出疏朗的图案,风一吹,便轻轻摇曳。
老赵赶着驴车,不紧不慢地走着。车上载着几匹新染的土布和一些针头线脑,是刚从城里置办回来的。离家不过十余日,他却已惦记起院子里那棵柿子树,不知熟透的果子是否已被雀儿啄食了许多。
日头渐渐西斜,在前方不远处便是回村必经的那片丘陵。当地人称之为"望乡坡",历来是安葬先人的地方。此时坡上衰草连天,间或露出几块历经风霜的石碑,在斜阳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几株晚开的野菊在风中微微点头,倒显得宁静祥和。
驴儿忽然打了个响鼻,脚步迟疑起来。老赵轻扯缰绳,抬眼望去,只见坡下小径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
那人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衫,背对着官道,面朝坡上的一片坟茔,身形挺拔如松。秋风拂动他的衣袂,竟有种说不出的飘逸之感。
老赵心下诧异。这望乡坡平日除了清明冬至,少有人来,更别说这般打扮的人物。他放缓了车速,正要开口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却见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那是个约莫三十许的男子,面容清癯,眉目疏朗,最奇特的是他周身一尘不染,在这黄土路上站了许久,衣摆鞋面上竟不见半点尘埃。
"老丈有礼。"那人微微一笑,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在下贪看秋色,不觉迷失了路径,不知可否指个方便?"
老赵忙停下驴车,热心地比划着:"先生是要往何处去?往前再走三里便是赵家庄,若是要去县城,须得往回走五六里地。"
那人眸光微动,含笑道:"便是赵家庄了。"
老赵见他孤身一人,又这般文弱,便道:"巧得很,老汉正是赵家庄人。先生若不嫌弃,可乘这驴车一同前往。"
"如此,便叨扰了。"那人施了一礼,也不见如何动作,已轻飘飘地落在车辕另一侧,竟连车辙都没往下沉一分。
驴车继续前行,老赵是个热心肠,一路上絮絮地说着庄里的事:东头的豆腐西施手艺好,西边的老秀才最近又收了个学生,村口的大槐树今年结果特别多……那白衣人静静听着,偶尔颔首微笑,目光却始终悠远,仿佛透过眼前的秋景,看着什么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眼看庄子就在前头,已是炊烟袅袅之时。几个晚归的农人背着柴禾,远远看见老赵的驴车,都挥手招呼。然而当他们目光落到那白衣人身上时,却都不约而同地怔住了,眼神有瞬间的迷茫,继而摇摇头,仿佛要甩掉什么不真切的幻觉似的,又继续低头赶路。
老赵心下觉得有些异样,却说不出了所以然。这时,车轮轧过一块石头,猛地颠簸了一下。老赵慌忙稳住身子,却见那白衣人依然端坐如钟,连衣袂都不曾晃动分毫。
更奇的是,拉车的老驴平日最是胆小,若有生人近身必定不安,此刻却温顺得很,甚至不时偏头去嗅那白衣人的衣角,似是极为亲近。
庄口已在眼前,老赵终于忍不住问道:"还不知先生高姓大名?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