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苏晚的心里暖暖的,原来外公还有这么多故事。她把座钟的情况告诉周师傅,说莲花齿轮装不上。周师傅想了想,说:“你外公做的齿轮,都是‘反扣齿’,要从后面装,你是不是从前面装了?”

苏晚恍然大悟,她之前一直从正面装,难怪对不上。周师傅从抽屉里拿出个旧齿轮,演示给她看:“你看,反扣齿要先对准里面的主轴,再轻轻推进去,听到‘咔嗒’一声,就是装好了。”

苏晚跟着学,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周师傅还告诉她,这台座钟的钟芯是“双发条”设计,上弦的时候要顺时针转三圈,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容易断。“你外公当年为了做这台钟,跑了三趟上海,买最好的铜料,说要让这钟陪你外婆一辈子。”

周师傅留苏晚吃了午饭,聊了很多外公的事。原来外公年轻时很调皮,总偷偷把太外公的修表工具拿去做小玩意儿,比如给外婆做的铜制发簪,上面刻着莲花,和齿轮上的花纹一样。“你外婆年轻时是巷里的美人,很多人追,可她就喜欢陈景明,说他手巧,心更巧。”

下午,苏晚回到望溪巷,立刻去装莲花齿轮。按照周师傅教的方法,她从后面对准主轴,轻轻一推,果然听到了“咔嗒”声。她合上钟芯的盖子,给座钟上了弦,钟摆晃动起来,比之前更稳了,报时声也更响亮了。

“外婆,外公,我装好齿轮了。”苏晚对着座钟轻声说,好像能听到他们的回应。

当天晚上,苏晚收到母亲的微信,说家里的老挂钟停了,让她有空回去修。苏晚笑着回复:“妈,我现在也是半个修表师傅了,回去帮您修。”

她看着铺子里的钟表,突然觉得外婆的手艺没有失传,外公的念想也没有断。晚晴钟表行,不仅是个修表的地方,更是承载着两代人情感的港湾,是望溪巷里最温暖的记忆。

第四章 上海的外滩钟声

苏晚决定去上海,带着那台座钟。她提前查了攻略,外滩的海关大钟是亚洲第一大钟,每天会报时,和外公当年说的一样。

出发前一天,巷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她。张爷爷给她塞了袋糖炒栗子,说:“你外婆以前最爱吃这个,带过去,让她也尝尝。”李奶奶给她织了条围巾,说:“上海比咱们这儿冷,别冻着。”赵伯给她拿了个工具箱,说:“座钟要是出问题,就用这个修,里面的工具都是你外公当年用过的。”

苏晚抱着座钟,坐在高铁上,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座钟放在腿上,钟摆轻轻晃动,发出“咔嗒”声,像外公在身边陪着她。

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苏晚找了家靠近外滩的酒店,把座钟放在窗边,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外滩。

外滩的人很多,苏晚挤过人群,终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