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惊讶于他注意到了这一点。“‘默’是沉默的默,”她说,“店名是安静的静,沉默的默。”
“林默,静默,”陈阳玩味着这两个词,“你确实挺安静的,在课堂上几乎听不到你发言。”
他竟然注意到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林默感到一阵暖流从心脏流向四肢百骸。
研讨会结束后,他们一起走回宿舍区。深秋的夜晚已有凉意,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陈阳说话时,白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小团雾,然后又消散。林默 mostly 沉默,但内心从未如此喧闹。
到女生宿舍楼下时,陈阳说:“下周‘静默’有个读书分享会,要不要一起来?”
林默点头答应,害怕一开口就会泄露内心的狂喜。
那一周,林默每天都在期待与焦虑中度过。她试了五套衣服,最终决定穿那件蓝色的毛衣——它让她的眼睛看起来更亮。她提前十分钟到达咖啡馆,却发现陈阳已经到了,正坐在角落的沙发里看书。
“你来了,”他抬头微笑,“我占了位置。”
分享会来了十几个人,大家轮流分享最近读的书。林默本来不打算发言,但当主持人看过来时,陈阳轻声鼓励:“说说你那本吧,很有意思的。”
于是林默讲述了正在读的一本心理学著作,谈到语言如何塑造思维,沉默又如何传递比语言更多的信息。她讲得投入,没注意到陈阳一直专注地看着她。
分享会结束后,其他人陆续离开,但他们还坐着聊天。咖啡馆里放着轻柔的爵士乐,空气中有咖啡和烘焙点心的香气。林默感到一种罕见的舒适与放松,仿佛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魔法空间。
“其实,”陈阳突然说,“我第一次注意到你是在体育馆之前。”
林默惊讶地抬头。
“在图书馆,你总是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读书特别专注,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笑了笑,“有次你读到一个有趣的地方,自己微笑起来,那个笑容很...特别。”
林默感到脸颊发烫。原来他早就注意到她了,甚至比她意识到的还要早。
那晚之后,他们开始了某种 routine。每周四下午都会在“静默”见面,一起读书、讨论。有时他们也会在图书馆学习,共享一张桌子但各自安静工作。林默了解到陈阳来自南方城市,独生子,喜欢卡夫卡和冷门 indie 乐队。他外表阳光,内心却有细腻甚至忧郁的一面。
林默的日记里充满了关于陈阳的细节:今天他说最喜欢秋天因为“一切都既成熟又濒临死亡”;今天他穿了一件灰色高领毛衣,显得很儒雅;今天他注意到我换了发卡...
但她从未在字里行间写下那个最重要的词:爱。爱太重大,太复杂,她不敢轻易使用。
十二月,学校举办冬季舞会。林默本不打算参加,但室友赵琳硬拉着她去了。“你不能总是躲在书里,”赵琳一边为她化妆一边说,“大学生活也需要实际体验。”
在喧闹的体育馆里,林默意外看到了陈阳。他穿着白衬衫和黑西裤,比平时正式许多。他身边站着一个娇小的女孩,女孩穿着亮片连衣裙,正笑着对他说什么。陈阳低头听她说话,嘴角带着林默熟悉的微笑。
林默感到一阵窒息,熟悉的感觉袭来。她匆忙取出吸入器,深吸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