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显示,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在40 多岁时工作满意度会达到最低点。
这种职业倦怠往往促使人们向外寻求情感寄托。
一种微妙的变化,如藤蔓般顺着心墙的裂缝悄悄爬,卷须勾着那些被平淡日子压沉的念想,越缠越紧。
互动思考:你是否在长期关系中经历过类似的"审美疲劳"?当生活陷入平淡,我们该如何重新发现伴侣的闪光点,不让"藤蔓" 缠上不该缠的心墙?
第二章:沟通断裂后的认知偏差
周霞深知分寸。
寄居闺蜜屋檐下,她对王峰的态度始终保持在“友好而客气”的安全距离——这是对谷娟的尊重,亦是自我保护。
像在自己周围画了个圈,不越线,也不让人越线。
她自然地说:“姐夫,帮个忙?瓶盖太紧了。”
语气纯然是求助的坦荡,像孩子找大人帮忙拧玩具。
下班巧遇,她笑吟吟道:“姐夫,顺路捎我一段?公交挤不上了。”
说罢自觉拉开后车门,坐得笔直,像个规矩的乘客。
网购的大件送到,她不好意思地求援:“姐夫,能搭把手吗?实在搬不动。”
事后必奉上一杯温茶,连声道谢,笑容里满是真诚的感激。
这些在周霞看来稀松平常的互动,落在王峰悄然变化的眼里,却全然变了味。
他像拿着放大镜看蚂蚁,把每一个小动作都解读成特殊的信号。
那次拧瓶盖,他的指尖无意触到她的皮肤。
细腻光滑,像刚剥壳的鸡蛋,指甲上涂着淡粉蔻丹。
与谷娟因操劳而略显粗糙、指缝里还带着洗洁精味道的手截然不同。
他心旌一摇:她为何不找近在厨房的谷娟?偏找我?莫非……她觉得我可靠,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
瓶盖“啪” 地拧开。
周霞展颜一笑:“谢谢姐夫!”
那笑容晃眼得很,像阳光直射进眼里。
他更笃定了:这笑,比给谷娟的笑甜几分,藏着他没读懂的意思。
谷娟的雷达,却在这时悄然启动。
像家里的烟雾报警器,平时安安静静,一有异常就绷紧了弦。
那日她买菜归来,刚推开门,就看见王峰赤膊吭哧组装书架,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像小溪流进裤腰。
周霞站在旁边,递上一张印着碎花的纸巾:“姐夫辛苦,歇会儿,绿豆汤冰着呢。”
这画面像根淬了冰的细针,轻轻扎进心口时不觉得疼,拔出来才发现血珠都冻成了霜。
上周她让王峰挪一下阳台的洗衣机,他瘫在沙发上刷手机,头也不抬:“腰疼,动不了。”
此刻却为周霞的书架干劲冲天,腰也不疼了,汗也愿意流了?
“挪个洗衣机喊腰疼,装书架倒不费劲了?”
她声音低沉,带着磨砂般的质感,像砂纸擦过木头。
王峰动作一滞,螺丝刀在木板上划出一道浅痕,像在光滑的纸上划了道印。
他直起身,眼神飘忽得像风中的纸,不敢看谷娟:“那能一样?洗衣机死沉,这玩意儿就是拧螺丝,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