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围城内外的凝视

天光未亮,闹铃骤响,像一根淬了冰的针,猛地刺破清晨裹着的静谧。

王峰的手像安装了自动程序般精准拍下闹钟,眼睛都未睁开——那眼皮沉得像粘了隔夜的粥。

身旁的谷娟同时坐起,动作流畅得像台设定好的旧钟表,齿轮转得没一丝波澜。

两人默契无声,如同两条被铁轨钉死的列车。

每日沿着同一条磨损的路线跑,连车轮碾过铁轨的声响,都带着经年累月的麻木。

这种机械的同步,在结婚八年的夫妻间并不罕见——2025 年《中国中年婚姻现状报告》显示。

40-55 岁夫妻中,41.3% 的人日均交流不足10 句,超半数受访者承认“宁可刷短视频也不愿和伴侣聊天”。

厨房里,微波炉“嗡鸣” 着,像在低声抱怨这重复了无数次的清晨。

里面的隔夜粥在玻璃碗里轻轻晃,连热气都透着敷衍。

平底锅里的煎蛋“滋啦”作响,油星跳着乱舞,溅在灶台上,留下点点焦痕,像谁不小心撒下的碎火星。

两个孩子,七岁的大宝和五岁的小宝,还在卧室里磨蹭,拖鞋擦着地板的声音,像小猫在轻轻挠门。

“刷牙!洗脸!牛奶要凉了!”

谷娟朝屋里喊,声调是被日子磨平了棱角的催促,平淡得像一杯放凉的白开水。

王峰瘫坐在餐桌旁,手指机械地滑动手机屏幕,头也没抬——那屏幕亮着,却照不进他眼底的倦意。

咸菜、米粥、煎蛋——日复一日的标配,连摆放的位置都没变过,像一幅被反复临摹的画。

“下班记得接大宝,美术班今天结课,要交作品。”

谷娟端着盘子走来,盘子边沾着的粥渍,她没擦,大概是忘了,又或许是懒得擦。

“行。”他眼皮都没撩,声音轻得像风吹过纸片。

“晚上吃什么?我去买点菜。”

“随便。”

对话戛然而止。

像被突然掐断信号的电台,只剩空气里飘着的“滋啦”声,像一片挥之不去的忙音。

婚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将这种交流匮乏称为“情感麻木”。

他在研究中发现,长期缺乏情感互动会导致催产素分泌减少28%,而皮质醇水平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这屋里的空气,越憋越稠,连呼吸都带着沉。

结婚八年,生活早已被房贷、车贷、学费和琐碎切割成碎片,那些碎片锋利得很,划得人连“激情”两个字都不敢想。

激情?早被磨得像块光滑的鹅卵石。

扔在水里都溅不起浪花,只剩责任与习惯筑成的围城,墙头上爬满了青苔,连风都绕着走。

王峰时常感到闷,像被困在蒙尘玻璃罐里的飞虫,看得见窗外流云的轻快,翅膀却总撞在冰凉的罐壁上,连挣扎都透着无力。

但他从未想过破局,按部就班、规避风险是他刻在骨子里的生存哲学,像老树上的年轮,一圈圈绕着,不敢出格。

谷娟则似乎安于这份平静,将家打理得纹丝不乱,她觉得这便是生活最坚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