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冲上去拔线,屏幕黑了。
会议草草收场。
但三个小时后,这份文件被人匿名上传到了脉脉、知乎、微博,并附言:“上市前夜,我们准备了多少谎言?”
热搜迅速攀升。
#天穹智能数据造假#
#灵犀引擎真实用户仅两成#
#被裁员工留下惊天证据#
舆论炸锅。
投资者打电话来质问,公关部紧急发声明称“系离职员工恶意诽谤”,并放出监控截图,显示陈默当天离开时神情平静,无异常举动。
“此人已被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其所述内容纯属泄愤。”
声明一出,反而激起更多怀疑。
有网友扒出:过去一年,天穹智能已有七名核心技术成员离职,其中四人曾实名举报公司数据注水,均遭解雇或冷处理。
“这不是泄愤,这是集体控诉。”
与此同时,另一件怪事发生了。
公司官网首页的AI客服突然失控。
原本只会回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机器人,开始主动发送消息:
> “尊敬的访客,检测到您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IP段,是否需要查看天穹智能IPO材料中的虚假技术描述清单?”
> “友情提示:本公司宣称的‘自研大模型’实际基于开源Llama 2微调,训练数据集不足行业标准1/10。”
> “另:王XX总监近三年报销发票中,含三家空壳公司,合计金额¥2,170,000。”
客服后台技术人员疯狂重启服务,却发现每次恢复不到十分钟,同样的对话就会再次出现。
更诡异的是,这些言论只对特定IP开放——包括几家主流财经媒体、两家国际审计机构、以及美国证监会官网。
普通人访问网站,一切正常。
这不像黑客攻击,倒像某种精密的“定向揭发”。
董事会震怒。
王总监被叫去谈话。
“解释一下,为什么所有问题都跟你有关?”
“我不知道!”他几乎喊出来,“我真的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我敢保证,一定是陈默!他肯定留了后手!”
“可他已经离职了,权限全清了。”
“但他懂系统逻辑!他是最初的设计者!他知道所有的触发条件和备份路径!”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有人低声问:“你说……会不会是某种自动化程序?一旦他被解雇,就会自动启动?”
王总监瞳孔一缩。
他想起半年前的一次技术评审会上,陈默曾提过一个设想:“我们可以做一个‘伦理守护者’机制,当系统检测到严重违规操作时,自动归档证据并向监管端口预警。”
当时所有人都笑了。
“你还真把自己当正义使者了?”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设想。
那是预告。
而“被解雇”,就是启动开关。
“立刻联系法务,查他签的离职协议!”王总监吼道,“有没有竞业禁止条款?能不能起诉他?”
法务回复很快:
“竞业限制有效,但前提是公司按时支付补偿金。目前,已拖欠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