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黄埔1924》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抗战谍战小说,作者“雨湖台之影”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程廷云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55192字,喜欢抗战谍战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我的黄埔1924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民国十三年秋 广州
沙盘推演带来的震动尚未平息,一场更具实战色彩的对抗演习,如同闷热的夏日里酝酿的一场雷雨,骤然降临在长洲岛。
演习区域划定在军校后山一片连绵的丘陵地带。这里林木茂密,沟壑纵横,几处废弃的旧砖窑和零散的农舍散布其间,地形远比沙盘复杂得多。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和泥土的腥气,间或夹杂着远处珠江飘来的水汽。
对抗以连级规模进行。红方(进攻方)由一期几个区队混编组成,指挥官是战术教官周少校临时指定的一名教官。蓝方(防守方)则是一队全体新生,负责防守一处代号“鹰嘴岩”的制高点及其周边几个支撑点。鹰嘴岩三面陡峭,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脊小路可以勉强通行,易守难攻。蓝方的任务是固守待援,坚持到演习结束时间。
蓝方学员们在区队长的带领下,气喘吁吁地爬上了鹰嘴岩主阵地。看着脚下陡峭的坡度和前方相对开阔的进攻路线,不少人松了口气,觉得这地形简直是老天爷帮忙。
“大家抓紧时间!”区队长抹了把汗,大声指挥,“一班、二班,重点防守正面通路!依托岩石,构筑简易射击工事!三班,负责左翼那片林子!四班,机动预备队,隐蔽在反斜面!动作快!”
学员们立刻忙碌起来,搬石头,垒掩体,寻找射击位置。胡宗南主动请缨,带着几个人去了左翼那片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树林方向布防,干劲十足。
程廷云却独自站在鹰嘴岩的最高点,眉头微蹙,举目四望。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于构筑工事,而是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目光越过脚下喧闹的阵地,投向更远处。鹰嘴岩正面固然险要,但视野被几处更高的山包遮挡。右翼是一片相对平缓但植被异常茂密的斜坡,一直延伸到山脚,与另一片起伏的丘陵相连,那里似乎有一条被灌木遮掩的干涸溪谷……他的目光在右翼那片密林和远处的溪谷之间来回逡巡,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岩石表面划过。
“慕白!愣着干啥?快过来帮忙垒工事!”陈赓在不远处抱着一块大石头,朝他喊道。
程廷云收回目光,走到区队长身边,指着那片茂密的右翼斜坡:“区队长,此地虽缓,但植被深厚,地形复杂。若红方以小股精锐,由此渗透,绕过我正面阵地,直插鹰嘴岩侧后,或攻击我预备队隐蔽位置,如何应对?”
区队长正忙着指挥垒石头,闻言瞥了一眼那片密林,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慕白,你想多了。那片林子又陡又密,根本没路,大部队上不来。派几个人盯着点就行了!红方主攻肯定在正面!守住这条脊梁路,他们就上不来!”他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人。
“可是……”程廷云还想再强调一下侧翼的危险性。
“好了好了!”区队长有些不耐烦,“赶紧去构筑你的工事!演习马上开始了!”
程廷云看着区队长和其他学员笃信正面防御的姿态,没有再争辩。他默默地走到分配给自己的位置——位于正面阵地靠右翼的一个石堆后面。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工事垒得又高又厚,只是用几块石头简单堆了个射击掩体,确保隐蔽和射界。然后,他解下自己的水壶,喝了一小口,闭上眼睛,似乎在养神。
演习开始的哨声尖锐地划破山林的寂静。很快,正面就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用空包弹模拟)。红方果然如蓝方所料,在正面组织了数次强攻,试图突破那条狭窄的山脊。蓝方占据地利,火力集中,打得有声有色,将红方的进攻一次次打退。胡宗南在左翼也指挥得当,击退了红方一次小规模的迂回试探。阵地上响起蓝方学员们兴奋的欢呼,区队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觉得胜利在望。
程廷云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伏在掩体后,大部分注意力并不在正面喧嚣的“战场”,而是死死盯住右翼那片寂静得有些诡异的茂密斜坡。他侧耳倾听着,捕捉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之外的任何一丝异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正面的战斗似乎陷入了僵持。
突然,程廷云耳廓微微一动。他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射向右翼密林深处!不是错觉!在风声和远处的枪声掩盖下,极其细微的、枯枝被踩断的“咔嚓”声,还有……极其压抑的、几乎听不见的喘息和衣物摩擦声!不止一处!而且声音的来源,正在快速而隐蔽地向上移动!
“右翼!敌渗透!”程廷云没有丝毫犹豫,猛地从掩体后探出半身,指向那片看似平静的密林深处,同时朝着后方预备队隐蔽的反斜面方向厉声示警,“四班注意!右翼有敌!准备接敌!”
他的声音在喧嚣的正面战场中并不算特别响亮,但那股不容置疑的紧迫感,却让附近几个学员心头一凛,下意识地朝他指的方向看去。
“程廷云!你瞎喊什么!”区队长正为打退一次进攻而兴奋,闻言怒斥道,“正面压力这么大,你……”
话音未落!
“砰!砰!砰!”
“冲啊——!”
右翼那片沉寂的密林中,骤然爆发出密集的枪声(空包弹)和震天的喊杀声!只见二十几名头戴套着蓝色布套(代表红方)军帽的“敌军”,如同鬼魅般从茂密的灌木和树丛后跃出!他们队形分散,动作迅猛异常,显然是由精锐学员组成的小股突击队!他们根本没有理会蓝方稀疏的警戒哨(只象征性地放倒了两个),而是以惊人的速度,直插蓝方阵地侧后!目标赫然是隐蔽在反斜面的预备队——四班!
这一下变生肘腋!蓝方阵地瞬间大乱!
预备队四班猝不及防,刚从隐蔽处探出头,就被冲到眼前的“红方”突击队一阵“猛射”,顿时“伤亡惨重”,失去了组织。而失去了预备队的支撑,正面阵地的蓝方学员顿时腹背受敌,阵脚动摇!
“妈的!他们怎么上来的?!”区队长脸色煞白,又惊又怒,徒劳地嘶吼着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红方正面进攻部队也趁机加强了攻势。蓝方防线瞬间崩溃,学员们被分割包围,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被判定“阵亡”或“俘虏”。
演习导演组判定:蓝方防御失败,红方成功夺取鹰嘴岩。
演习结束的哨声响起,山林间只剩下蓝方学员们沮丧的叹息和红方胜利的欢呼。胡宗南从左翼跑回来,脸色铁青,看着一片狼藉的阵地和垂头丧气的同伴,尤其是看到程廷云平静地站在那片他预警过的右翼位置时,更是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刚才还觉得左翼是主攻方向,结果真正的致命一击,却来自他完全忽视的右翼!
“他娘的!这帮家伙属猴子的吗?那么陡的破林子也能爬上来!”陈赓懊恼地捶了一下石头,随即看向程廷云,眼神复杂,“慕白老弟,你……你刚才怎么知道他们会在右翼?”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程廷云身上。区队长也走了过来,脸色依旧难看,但眼神中带着惊疑和后怕。
程廷云拍了拍军装上的尘土,指着右翼那片密林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溪谷:“那片林子虽陡,但植被是天然掩护。远处那条干涸溪谷,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接近路线。红方指挥官若稍具眼光,必会利用此地,实施侧后迂回,断我预备队,乱我阵脚。”他的分析冷静而透彻,“战场之上,没有绝对的安全。越是看似不可能的方向,越可能藏着致命一击。防御,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他的话,如同冷水浇头,让刚才还沉浸在“地形有利”幻觉中的蓝方学员们彻底清醒过来。区队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长叹,重重地拍了拍程廷云的肩膀:“慕白……你说得对!是我大意了!这顿败仗,该吃!”
演习导演、周少校和另外几位观战的教官走了过来。周少校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看着程廷云:“程廷云,又是你!演习前你就提醒过右翼危险,可惜区队长没听进去。说说看,如果你是蓝方指挥官,如何防御?”
程廷云略一思索,指着地形道:“其一,右翼密林,非但不能忽视,更应视为防御重点之一。应前出小股警戒哨,配属信号弹,及早发现渗透之敌。其二,在右翼选择数处关键隘口,设置暗哨和简易障碍,不求阻敌,但求迟滞,发出警报。其三,预备队隐蔽位置,应选择能兼顾正面和右翼威胁的方向,随时准备向受威胁区域快速机动。其四,在主阵地侧后方,预留少量机动兵力,作为最后屏障和反冲击力量。”他顿了顿,“防御,非死守一地,而在于控制关键节点,形成纵深弹性,挫敌锐气,寻机反击。”
周少校和几位教官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激赏。程廷云不仅提前预判了敌情,更在失败后立刻总结出如此系统、积极的防御思想,这份洞察力和战术素养,简直不像个新生!
“好!讲得好!”周少校大声赞道,“败而不馁,反躬自省!这才是黄埔军人应有的气魄!程廷云同学,演习表现优异!当记一功!”
周围的蓝方学员,虽然输了演习,脸上无光,但看向程廷云的目光,却由最初的沮丧,渐渐变成了由衷的钦佩。陈赓更是咧着嘴,用力拍着程廷云的后背,仿佛刚才赢的是他们。唯有胡宗南,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教官和同学们围在中间的程廷云,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两次了!沙盘推演,实战演习!这个程慕白,处处压他一头!那平静的表情,那精准的判断,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一丝难以言喻的嫉恨,悄然滋生。
程廷云感受到了那道冰冷的目光,但他只是平静地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演习的硝烟散去,但真正的战场血腥味,似乎已随风隐隐传来。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黄埔的熔炉,正将他推向一个更宏大也更残酷的舞台。东征的号角,即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