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评委席上的几个老专家,都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顾延琛坐在第一排,看着台上的林薇薇,眼神里满是骄傲和欣赏。
我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心中却冷笑不止。
归巢?
林薇薇,偷我的东西,偷上瘾了是吗?
这个“归巢”的设计,是我前世大学时期的毕业设计,也是我所有作品里,最得意的一个。
我曾满心欢喜地拿给顾延琛看,告诉他,我想为他设计一个家,一个我们共同的归巢。
他当时是怎么说的?
他说,想法不错,但太理想化,不适合商业项目。
后来,这份设计稿就不翼而飞了。
我当时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为此还难过了很久。
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林薇薇讲解完毕,鞠躬下台,全场掌声雷动。
她回到顾延琛身边,顾延琛温柔地为她理了理头发,低声说了句什么,逗得她笑靥如花。
下一个,就是我了。
“下面,有请‘初晓设计’的代表,林舒女士。”
当我的名字和脸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清楚地看到,顾延琛端着酒杯的手在半空停住,而林薇薇脸上的笑容则瞬间凝固了。
顾延琛的背脊猛地挺直,目光如探照灯般锁定了我,锐利得仿佛要穿透我的皮囊。
林薇薇更是脸色煞白,手里的杯子都差点没拿稳。
我无视他们,平静地走上台。
没有华丽的PPT,也没有煽情的开场白。
我直接将我的设计模型,通过投影,立体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我的设计,名为‘破茧’。”
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
“灵感,来源于重生。”
屏幕上,一个充满未来感和力量感的建筑拔地而起。
它不像任何已知的形态,充满了不规则的线条和解构主义的风格,像一只挣脱束缚,即将展翅的蝶。
它和林薇薇那个温暖柔美的“归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向内收敛,一个向外绽放。
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未来。
“‘天际之心’作为城市新地标,不应该只是一个温暖的壳,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滨城这座城市,不断突破自我,锐意进取的精神。”
我一边说,一边展示着设计的细节。
从环保材料的运用,到智能光照系统的设计,再到与城市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我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详实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我这个大胆而又精妙的设计吸引了。
评委席上的专家们,开始交头接耳,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惊喜。
顾延琛的脸色变幻不定,先是愕然,随即眉头紧锁,最后,他移开视线,眼神里是我从未见过的狼狈。
而林薇薇,她的手已经紧紧地攥成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了肉里。
讲解完毕,我没有鞠躬,只是平静地看着评委席。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
全场寂静了三秒,然后,爆发出了比刚才更加热烈的掌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站了起来,激动地问:“林小姐,请问,你的‘破茧’,和你五年前在麻省理工获奖的那个作品‘涅槃’,在设计理念上,是否有什么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