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与稳定部队 (SSF):由王队长这样的前军方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网络化协调,负责维持各据点内部秩序,抵御因意识躁动而产生的内部暴力冲突,并开始规划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夺回与保护任务。
微光,在熔炉中闪烁。
个体的智慧在集体的网络中碰撞出火花。
一位远在冰原避难所的气象学家,提出了“人造云盾”的构想——向锥形空间内特定高度大量播撒特定气溶胶,制造可持续的、能削弱阳光强度的云层。
一名躲在废弃图书馆里的前材料科学家,通过网络分享了一种基于旧时代记忆合金的“自适应遮光材料”基础配方,这种材料能在强光下自动展开形成遮罩。
甚至有一群藏身于地下音乐厅的艺术家,开始创作具有镇静作用的“频率音乐”,并通过尚存的网络节点传播,试图用有序的声波对抗无序的意识躁动。
希望,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个英雄或某个特定的设备。它开始分散到成千上万个正在重新连接、正在思考、正在尝试的普通人身上。
陈磊看着主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和方案,那被锥形烈火炙烤的焦虑似乎缓解了些许。他对着麦克风,向这个新生的、脆弱的联盟发出了第一条正式信息:
“这里是FAST指挥节点。我们收到了。”
“我们或许正身处炼狱,但至少,我们不再是独自燃烧。”
“从现在起,我们共享每一次呼吸,共担每一度高温。”
“反应联盟,正式启动。让我们开始工作。”
熔炉依旧炽热,但灰烬之中,文明的根系已经开始向着彼此,顽强地蔓延。
---
第三章:月影之盾
在倒锥形熔炉的炙烤下,全球人类幸存者联合反应联盟(GHS-JRC)的第一次全球战略会议,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在各大主要据点间紧张召开。嘈杂的辩论与绝望的沉默交替出现,直到一个代号为 “月影之盾” 的综合应对方案,被摆上了虚拟议席。
提出方案的是亚洲“北海平台”的一位老海洋气象学家,他的声音透过信号,带着一丝古老的智慧与决绝:“敌人将我们置于烈火之上,我们就为自己撑起一把伞。一把足以遮蔽半个星球的伞。”
方案的核心,清晰而宏大,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
第一步:“天眼”观云——定位生命之雨
· 执行者: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及尚能联系的残余卫星网络。
· 任务:利用其高悬于锥形意识场之外的独特视角,成为联盟的“天空之眼”。它们将不再仅仅是通讯中继站,而是转变为全球气象监测与指挥前哨。它们需要精确扫描、计算并预测锥形大气环流内,适合实施人工降雨的云层位置、厚度、移动轨迹及水汽含量。每一片符合条件的云,都是潜在的救生筏。
第二步:“祈雨者”之怒——贯穿烈焰之幕
· 执行者:由全球各据点整合的、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残余军事力量或航天发射平台,统一代号 “祈雨者” 。
· 任务:根据“天眼”传回的实时坐标,向指定空域发射特制的二级降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