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但自从苏晓棠出现后,她的时间表里多了一些 “不确定” 的时间 —— 可能是陪苏晓棠去美术社团取画具,可能是听苏晓棠讲文学院的趣事,可能是在苏晓棠画画时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书。她会在苏晓棠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苏晓棠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她会熬夜帮她修好;苏晓棠的论文格式不对,她会耐心教她调整;苏晓棠不小心弄丢了图书馆的书,她会陪她一起寻找。

苏晓棠依旧是那个随性洒脱的转学生,喜欢睡懒觉,喜欢画画,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她也会为了林知夏改变自己的习惯:她会早起半小时,去食堂给林知夏买她喜欢的豆浆和包子;她会在林知夏熬夜学习时,泡一杯热牛奶放在她的桌前;她会在林知夏参加竞赛时,提前准备好幸运符,给她加油打气。

两人的专业不同,课程安排也不一样,但苏晓棠总会抽出时间,去听林知夏的专业课。林知夏的专业课在阶梯教室,每次苏晓棠都会提前十分钟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拿出她的绘画本。上课时,她会一边假装听老师讲课,一边偷偷画林知夏认真听课的样子 —— 有时画她低头记笔记的侧脸,有时画她皱眉思考的表情,有时还会在画纸的角落,画两个牵手的小人。

偶尔,林知夏会感觉到身后的目光,回头时,总能看到苏晓棠慌忙低下头,假装画画的样子。有一次,林知夏故意回头,正好撞见苏晓棠偷偷画她的场景。苏晓棠愣了一下,随即调皮地举起绘画本,向她展示自己的 “作品”,画纸上的林知夏,被画成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卡通小人,旁边还画着一颗小小的爱心。林知夏看着画纸上的自己,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林知夏的专业课难度很大,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公式和定理像潮水一样涌来,很多同学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能在课后对着笔记发呆。苏晓棠更是听得一头雾水,老师讲的内容对她来说,就像天书一样难懂。但她还是坚持去听,每次都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地 “假装听课”。有一次,林知夏问她:“听不懂为什么还要来?” 苏晓棠看着她,眼神认真:“虽然听不懂,但能看到你认真的样子,就觉得很开心。而且,坐在你后面,好像就能离你近一点。”

林知夏听到这话,心跳莫名快了一拍,只能假装整理笔记,避开她的目光。

有一次,林知夏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老师问的是一个关于量子纠缠的问题,虽然林知夏之前预习过,但被突然点名,还是有些紧张,一时没反应过来,卡在了台上。台下的同学都看着她,有人小声议论,有人露出看热闹的表情。林知夏的手心冒出了汗,大脑一片空白。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很小,却清晰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EPR 悖论,贝尔不等式!”

林知夏猛地回过神,那是苏晓棠的声音。她定了定神,结合苏晓棠的提醒,条理清晰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让她回到座位上。

走下台时,林知夏刚坐下,就收到了苏晓棠递来的一张小纸条。纸条是用彩色的便签纸写的,上面画着一个加油的表情,旁边写着:“林知夏,你超棒!刚才一定是太紧张了,下次肯定能表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