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庭情感账户”时代,父母对我的情感投入,永远是负数。

他们说家里穷,养我们姐妹俩早已透支,我便拼命打工赚钱,填补那个-999999的窟窿。

直到妹妹生日那天,她账户里“+999999”的余额闪瞎了我的眼。原来我填补的每一分,都成了她炫耀的资本。

系统通知我,30天后若不清零负债,我将成为家庭的终身奴仆。

倒计时最后一天,我站在家庭审判庭上,笑着对他们说:“你好,我申请情感破产,并申请你们,成为我的债务人。”

1

“清越啊,你那个‘家庭情感账户’,能不能再转点钱进去?”

“你爸这几天腰不好,我看着那个红色的负数,心里就堵得慌。”

“我们养你和你妹妹两个,账户早就被掏空了,实在是没办法了……”

电话里,我妈刘玉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带着哭腔,仿佛下一秒就要喘不上气。

我正穿着玩偶服,在商场门口派发传单,汗水浸透了厚重的头套,黏腻得让人窒息。

“知道了,妈,我下班就转。”

挂了电话,我靠着墙壁,熟练地点开手机上那个名为“家”的APP。

屏幕中央,是一个刺眼的数字:-850,000。

这是我的“家庭情感账户”余额。

在这个时代,父母对子女的每一分投入,无论是金钱、时间还是关心,都会被系统量化记录。

子女成年后,账户余额若是负数,则意味着对家庭负有债务,需要偿还;若是正数,则可以顺利继承父母的资产。

我妈总说,我和妹妹李清璇是她甜蜜的负担,为了养育我们,她和我爸的个人账户早已透支,如今全压在了我们姐妹俩身上。

我信了。

为了尽快填平这个窟窿,我大学四年几乎没休息过一天。

我将刚到手的工资,三千块,一分不剩地转了进去。

屏幕上的数字跳动了一下,变成了-847,000。

杯水车薪。

我叹了口气,继续工作。

晚上回到宿舍,我累得瘫在床上,习惯性地刷起了朋友圈。

妹妹李清璇的生日动态,被她的朋友们顶上了最顶端。

【祝我们家的小公主清璇生日快乐!又是被叔叔阿姨宠上天的一天呢!】

配图是一张截图。

一张“家庭情感账户”的余额截图。

属于李清璇的账户。

上面的数字,长得我几乎要数不清到底有几个九。

+999,999。

正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

截图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备注:来自父母的亲情赠与。

我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怎么可能?

我们不是早就“掏空”了家里吗?

我颤抖着手,点开我的账户,找到一个我从未注意过的“家庭成员关联”选项。

我点进李清璇的头像,她的账单明细赫然在列。

一笔笔,一条条,清清楚楚。

【收到来自‘李清越’的‘亲情赠与-还款’:+3000元。】

【收到来自‘李清越’的‘亲情赠与-还款’:+5000元。】

【收到来自‘李清越’的‘亲情赠与-还款’:+2800元。】

每一笔!

我辛辛苦苦打工赚来,转进去“填补窟窿”的每一分钱,都被系统以“亲情赠与”的方式,一秒不差地划给了我的妹妹,李清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