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美计划,启动!
清晨六点半,闹钟分秒不差地响起,轻柔的铃声而非刺耳的蜂鸣——这是精心挑选的,旨在以一种平稳而非突兀的方式启动高效的一天。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仪式感从床上坐起,指尖精准地划过屏幕。房间里窗帘自动缓缓拉开,晨光熹微,渗入这间布置得一丝不苟的公寓。
“很好,”我对着空气中若有似无的尘埃低语,声音里充满了掌控一切的决心,“今天将是高效、有序、完美的一天。”
我的大脑如同精密的仪表盘,各项日程指示灯依次亮起:七点至八点,晨间阅读与学习(《深度工作》理论篇,做好笔记);八点至八点半,营养早餐(全麦面包、牛油果、水煮蛋,已备好);八点半至十二点,绝对深度工作模式,必须完成项目报告的核心章节(这是晋升评估的关键材料);十二点至一点,午餐与短暂休息(查看行业资讯);一点至四点,集中处理邮件和次要任务;四点至五点半,健身房力量训练(目标肌群:背部和二头肌);六点半,和几个老朋友约了晚饭(那家新开的意大利餐厅,需要放松)……每一分钟都被赋予了使命,环环相扣,不容差错。
我泡好手冲咖啡,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像是为接下来的奋斗注入燃料。书本摊开,笔尖划过纸张,沙沙作响,这是清晨唯一悦耳的伴奏。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上平稳运行,世界的运转仿佛与我精密的计划达成了和谐共识。一种平静的满足感包裹着我。
2 第一道裂痕
八点二十九分。我合上书,满意地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页,将咖啡杯里最后一点液体饮尽。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准备敲下报告的第一个字,精神已然进入高度集中的“战斗状态”。
嗡嗡嗡……嗡嗡嗡……
手机在桌面上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亮起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我的眉头瞬间拧紧,像是完美的画作上突然被甩上一滴墨点。谁会在这个时间打来?推销?骚扰电话?完美的计划表上,“接听无用电话”这一项的存在本身就是悖论。它的响起本身,就是一种入侵。
我任由它响到自动挂断。寂静回归,但那种被强行介入的感觉已然留下了一丝涟漪。我深吸一口气,试图重新凝聚心神,手指重新放回键盘。
嗡嗡嗡……嗡嗡嗡……
同样的号码,再次固执地响起,震动声似乎比刚才更显急促和刺耳。
那簇小小的烦躁火苗“噗”地一下窜高了。这种不依不饶的劲儿,不像冰冷的机器呼叫。万一……是物业?楼下邻居?有急事的快递?
“……喂?”我接起电话,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疏离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快。
“喂?是小林吗?我是你刘阿姨啊!”一个中气十足、嗓门洪亮得几乎能穿透听筒的女声炸响在我耳边,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背景音里似乎还有街上的车流声。刘阿姨?我大脑飞速搜索记忆库,哪个刘阿姨?
“呃,您好,您是……”我的语气充满困惑。
“哎呦!你妈妈的老同事呀!住咱老家东街那块,跟你妈关系特好!上次你来你家,我还抱过你呢,那时候你才这么点大!”电话那头的热情几乎要凝成实体,从听筒里满溢出来,“我正好到你这片办点事,想起你妈说你住这儿,就想着过来看看你!给你带了点老家特产,腊肉、干菇什么的,可香了!我快到你们小区门口了,你住几栋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