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儿子的 “小心思”

林慧珍是上周正式从实验小学退休的。手里攥着那本烫金的退休证时,她站在教学楼前的老槐树下愣了好一会儿,风卷着几片泛黄的槐树叶落在肩头,像极了三十多年前她第一次来学校报到时的场景。那时她还是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抱着一摞崭新的语文课本,心里满是对教书育人的憧憬;如今头发已悄悄染上了白霜,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岁月的痕迹,倒也算是圆满落幕。

退休后的生活,比林慧珍预想的还要惬意些。不用再凌晨五点半就挣扎着从被窝里爬起来备课,也不用在放学后被调皮的学生家长围着问东问西,更不用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本熬夜批改。每天清晨,她都是在窗外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自然醒,慢悠悠地穿上棉质的家居服,趿拉着软底拖鞋走到小院里。

这个小院是她和陈阳住了快二十年的老房子,院子不大,却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靠南墙的地方种着几株月季,是她前年从花卉市场挑的品种,有大红的、粉白的,还有一株罕见的鹅黄色,此刻正开得热烈,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的。靠近屋檐下,摆着两盆绿萝,藤蔓顺着架子垂下来,绿油油的一片,给小院添了不少生机。林慧珍拿着小水壶,一圈圈地给花草浇水,水流细细的,落在泥土里发出 “沙沙” 的轻响,她看着那些舒展的叶片,心里也跟着敞亮起来。

浇完水,她就去厨房准备早餐。简单的小米粥,配上自己腌的黄瓜咸菜,再蒸两个白面馒头,清淡又养胃。吃饭的时候,她会打开老式的收音机,听一段本地的新闻播报,或者是咿咿呀呀的京剧选段,阳光透过厨房的玻璃窗照进来,在餐桌上洒下一片暖融融的光斑,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淌着,安稳得让人心里发甜。

上午的时间,林慧珍大多用来整理以前的东西。书房的书柜里,堆满了她这些年用过的教案、教学参考书,还有学生们送的贺卡和小礼物。她会把教案一本本拿出来,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泛黄的纸页,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还清晰可见,某个学生调皮的模样、某次公开课的紧张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现。她还找出了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陈阳小时候的照片,有光着屁股在院子里跑的,有戴着红领巾敬礼的,还有考上大学时穿着学士服的,她一边看一边笑,眼眶却悄悄红了 —— 不知不觉,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

下午三点多,林慧珍就会换身干净的衣服,拎着一个小布包去附近的小学接孙子乐乐放学。乐乐今年七岁,上一年级,活泼得像个小炮弹,每次一看到林慧珍,就会甩开老师的手,迈着小短腿扑进她怀里,甜甜地喊 “奶奶”。林慧珍会把孙子额前的碎发捋到耳后,从布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水果糖,看着乐乐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嘴角的笑容就收不住。祖孙俩手牵手走回家,乐乐会叽叽喳喳地跟她说学校里的事,比如今天语文考了一百分,比如同桌把橡皮借给他用,比如老师表扬他坐姿端正,林慧珍耐心地听着,偶尔应上一句,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温馨又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