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后面还跟了一个“加油”的表情。

我回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在互联网语境里,这个表情的含义,大家都懂。

她大概以为我在表达不满,于是没再回复,或许正忙着跟王海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办理离职手续那天,我“不小心”将一盆兰花落在了办公室的角落。

那是一盆很普通的建兰,毫不起眼。

唯一不普通的,是培育它的土壤。

那里面,混着我从滇南雨林深处带回来的特殊腐殖土。

土里,沉睡着亿万个细小到肉眼无法看见的孢子。

它们是第一把钥匙。

它们很挑剔,只在一种极其苛刻的条件下才会苏醒、萌发。

那就是,持续72小时以上,波长在365纳米,且光照强度高于800μW/cm²的紫外线照射。

巧了。

我们公司的核心实验室里,为了给一种特殊的感光材料做老化测试,常年开着一台大功率的紫外线老化试验箱。

而那台试验箱,正对着我放兰花的那个角落,中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玻璃。

更巧的是,林月为了彰显自己“项目负责人”的地位,把自己的办公桌,就搬到了那个位置。

她喜欢兰花,这是我“无意中”听说的。

她大概会把那盆被我遗忘的兰花,当成战利品,兴高采烈地摆在自己的桌上,日夜相伴。

至于第二把钥匙……

我走出公司大楼,抬头看了看天。

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

我戴上墨镜,嘴角微微上扬。

第二把钥匙,会由王海亲手为她插上。

而且,他会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

第二天,我用这些年攒下的积蓄,注册了一家空壳公司。

一家生物科技咨询公司。

然后,我匿名给国内所有的顶尖药企和投资机构,都发了一封邮件。

邮件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张图。

那是“普罗米修斯”项目的核心分子式结构图,以及它作用于癌细胞靶点的三维动态模拟。

但我在其中,悄悄修改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肽链结构。

这让它看起来像是“普罗米修斯”的升级版,或者说,一个绕开了核心专利壁垒的“竞品”。

我没留任何联系方式,只说,真正的“普罗米修斯”存在致命缺陷,谁投谁死。

这封邮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我知道,王海和他的公司,已经被盯上了。

以王海那点可怜的生物学知识,他根本看不懂那份报告的精髓,他只知道这东西值钱。

为了尽快拿到投资,将这块烫手的山芋变现,他一定会加快临床前的所有实验进程。

其中,就包括一项关键的细胞增殖与凋亡实验。

这项实验,需要在超净工作台里进行,并且,全程需要开启紫外灯进行消毒。

林月,作为“项目负责人”,一定会亲力亲为。

她会穿着那身性感的白大褂,在那盏特制的365纳米紫外灯下,一呆就是一整天。

一切都按照我的剧本,精准无误地进行着。

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沉睡的孢子,在兰花盆栽的土壤里,被那持续的紫外线光波唤醒。

它们伸出亿万根看不见的菌丝,像情人温柔的触摸,悄无声息地钻进林月的呼吸道,附着在她的皮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