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个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新人,今年二十二岁,脸上还带着一丝青涩,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他接到指令后,立刻和另外两名警员拿出警戒线,迅速在现场周围拉起了一道黄色的屏障,将围观的人群挡在外面,并不断提醒大家不要靠近。
痕迹鉴定专家王姐,今年四十二岁,从事痕迹鉴定工作十五年,经验丰富。她戴着白色的手套和口罩,手里拿着勘查箱,小心翼翼地走到现场中心。她先是仔细观察了一下现场的整体情况,然后从勘查箱里拿出特制的粉末和刷子,在刀柄、公文包、钢笔等可能留下指纹的地方轻轻涂抹、刷动,全神贯注地试图找出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她的动作轻柔而精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错过重要线索。
林宇安排好工作后,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很快就看到了站在警戒线边缘的老李。他立刻快步走了过去,脸上露出恭敬的神色,对着老李打招呼:“李叔,您怎么在这儿?辛苦您了,刚才是您报的警吧?目前有什么发现吗?”
林宇刚进警局的时候,老李还没退休,当时老李是刑侦队的队长,林宇在他手下当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跟着老李学了不少办案技巧和经验。在林宇心中,老李不仅是前辈,更是他的师傅,他对老李一直充满敬佩。
老李看到林宇,脸上的严肃表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他点了点头,说道:“是我报的警。我刚才在这儿散步,听到有人尖叫就过来了,发现死者的时候他已经没气了。” 说着,老李伸手指了指地上的公文包和水果刀,继续说道:“林警官,你看,死者的公文包被打开了,文件散落一地,看起来像是被人翻找过。凶器应该就是那把水果刀,上面全是血。而且现场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死者身上除了胸口的伤口,其他地方没有看到挣扎的痕迹,我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案件,死者很可能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刺杀的。”
林宇顺着老李指的方向看去,认真地观察着公文包和水果刀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他点了点头,对老李的判断表示认可:“您说得有道理,现场确实太‘干净’了,不像是临时起意的犯罪。” 说完,他转身示意身旁的小刘,让他赶紧对现场的公文包、水果刀、散落的文件等物品进行拍照取证,务必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小刘立刻拿起相机,调整好角度,从不同方位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拍摄,闪光灯在夕阳下不断亮起。
随后,林宇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血迹,仔细查看死者的面容和伤口。死者看起来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头发梳理得很整齐,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西裤,脚上是一双黑色的皮鞋,看起来像是上班族。他的面容扭曲,眼睛圆睁着,嘴巴微微张开,似乎还残留着死前的惊恐与难以置信。林宇轻轻拨开死者胸口的衬衫,伤口位于心脏位置,大约两厘米宽,边缘整齐划一,深度看起来很深,显然是被人用锋利的刀具熟练地一击致命。
“林队,法医来了!” 这时,一名警员朝着林宇喊道。林宇站起身,朝着远处看去,只见一名穿着白大褂、提着法医箱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正是局里的法医老陈。老陈今年五十六岁,头发花白,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严肃,从事法医工作三十年,经验极其丰富,只要经过他的初步检查,就能对死者的死因和死亡时间做出大致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