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笑着,眼角却有些湿润,是幸福,也是某种难以言喻的酸楚。
然而,当小李的妻子起身收拾碗筷时,厨房里传来她压低嗓音却依旧清晰的话:“……这下好了,爸妈那点养老金也就刚够覆盖这分期付款的利息吧?咱家换车的计划又得往后挪至少三年。你跟妈说了这分期要还二十年吗?”
水龙头哗哗作响,掩盖了小李可能的回答。
王阿姨正拿着玩具的手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她忽然清晰地意识到,儿子脸上那轻松的笑容背后,是未来二十年无法卸下的经济枷锁。
这延寿的五年,是她安享晚年的希望,却也成了儿子未来人生路上一个沉重的砝码。
社会赞美他的“孝心”,银行感谢他的“贡献”,新闻稿里会把他写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但没人会去计算这份“孝心”背后,一个普通家庭所承受的、持续数十年的财务压力与隐性牺牲。
孝道,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价格。
最后一次捐赠
阿强再次走进了那条位于银行侧巷的“快速通道”。这里的装潢与主大厅的天差地别,冰冷的白光灯管,金属座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廉价空气清新剂混合的刺鼻气味。
排队的人们大多低着头,刷着手机,眼神空洞或写满焦虑。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时间佃农”,依靠一次次出售生命最本源的力量来换取眼前的生存资料。
“王强,身份信息确认,确认第11次捐赠。”柜台后的护士声音平淡,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核对一件包裹信息。
“系统提示,您的累积捐赠量已接近安全阈值。本次捐赠后,强烈建议您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全面休养与营养补充。”
阿强含糊地“嗯”了一声,甚至懒得多看一眼那份他早已熟悉的风险告知书,就在电子屏上签了名。
休养?下个月的房租、拖欠的网贷、老家父亲又一轮的医药费……这些都比屏幕上那句冰冷的警告要真实得多。
熟悉的、纳米机器人涌入血管的冰凉感再次袭来,他闭上眼,几乎能想象出那些微小机器正在他的染色体末端进行着收割。
几分钟后,清脆的账户到账提示音响起。他看了一眼数额,比上一次又少了5%——银行的评估系统认为,随着捐赠次数增加,他剩余的端粒“活性”与“质量”正在下降,价格自然要走低。
他没有丝毫停顿,攥着手机,像逃离一样快步走出通道,拐进了几条街外一个隐蔽的地下室入口。
这里是一家非法的“端粒黑市中介”。没有灯光,交易在昏暗中进行。阿强找到那个熟悉的掮客,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就将刚到手的大部分钱,换回了一小瓶无色无味的液体——“端粒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