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充满干劲,每天最早到,最晚走。
组长很喜欢她,把很多重要的活都交给她。
张悦也很“懂事”,不管谁让她帮忙,她都一口答应。
没过多久,张悦就累得黑眼圈比苏晓还重。
午休时,张悦坐在苏晓旁边,叹着气:“晓姐,我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每天要做自己的活,还要帮同事弄这弄那,昨晚加班到十二点。”
苏晓看着她,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那你为什么不拒绝?”苏晓问。
“我不敢啊,”张悦低下头,“我刚毕业,怕得罪人,怕组长觉得我不努力。”
“你越这样,他们越会把活推给你,”苏晓说,“你以为你帮了他们,他们会感激你?其实他们只会觉得,你好说话,下次还找你。”
张悦愣了一下:“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苏晓打断她,“你试试,下次有人让你帮忙,你就说‘我现在手头有事,你先自己弄,实在不行再找我’。别担心,天不会塌下来。”
张悦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下午,有个老同事让张悦帮忙打印文件,还让她顺便把咖啡带上来。
张悦想起苏晓的话,鼓起勇气说:“姐,我现在要赶一个报表,不然就要超时了,打印文件你能不能自己去一下?咖啡我下班帮你带。”
老同事愣了一下,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说:“行吧。”
张悦回到工位,偷偷给苏晓比了个“耶”的手势。
苏晓笑了笑,觉得心里暖暖的。
原来,不仅自己在改变,还能影响别人。
三、你以为的“稳定”,可能是陷阱
苏晓拒绝不合理要求的事,慢慢在公司传开了。
有人说她“拎不清”,有人说她“活得明白”。
组长对她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满,变成了“敬而远之”。
不再给她派额外的活,也不再找她麻烦。
苏晓的工作,反而轻松了不少。
她开始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天下班,她会去小区附近的公园跑步。
周末,会约上朋友去看展、探店。
她还在网上报了个插画班,小时候她就喜欢画画,只是后来被学业和工作耽误了。
这天,苏晓画完一幅插画,随手发在了社交平台上。
配文:“下班后的快乐,是画笔给的。”
她没指望有人看,毕竟她的账号只有几十个粉丝,还都是亲戚朋友。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她打开手机,发现那条动态有了几百个赞。
还有人在评论区问:“小姐姐,这幅画卖吗?我想挂在书房。”
苏晓愣住了。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画的画,还能有人想买。
她试探着回复:“暂时没想过卖,不过如果你喜欢,可以送你电子版。”
对方很快回复:“真的吗?太谢谢了!要是以后你打算卖画,一定要告诉我!”
苏晓看着那条回复,心里有点激动。
她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可以试着,把爱好变成副业。
从那以后,苏晓每天都会抽一个小时画画。
画完就发在社交平台上,有时是治愈系的小房子,有时是可爱的小动物,有时是职场人的日常。
她的画风很接地气,没有华丽的技巧,却透着一股真实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