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她,心情复杂。
说不动心是假的,苏雯确实是个优秀的女人。
但是,我现在满心都是村里的项目,没心思考虑感情问题。
“好,我答应。”
反正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到钱,其他的以后再说。
拿到投资的那天,我连夜赶回了村里。
李建国听说我筹到了钱,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远儿,你真是咱村的救星啊!”
村民们听说要搞大项目,都围了过来。
“远儿真有本事,在外面还有这么多朋友!”
“以后咱们也能富起来了!”
看着他们满脸的期待和感激,我心里暖暖的。
这种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比在城里当老板时还要满足。
也许,这就是我的使命。
5
项目启动后,我基本上住在了村里。
首先是基础建设。
修路、通网络、建仓库、购买农机设备。
每一样都需要钱,一百万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
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村里第一次有了水泥路,第一次通了光纤网络。
年轻人开始回来了,因为在家也能联网、也能赚钱。
我按照计划,把全村的土地整合起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种有机蔬菜、养土鸡、做山泉水。
为了保证品质,我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不准使用化肥农药,不准给鸡喂激素饲料,水源必须定期检测。
村民们起初有些抵触。
“不用化肥,庄稼长得慢啊。”
“土鸡长得慢,什么时候能出栏?”
我耐心地解释:“慢就慢,但是品质好,价格高。一只土鸡能卖一百块,比普通鸡贵三倍。”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先垫钱建了示范基地。
半年后,第一批有机蔬菜上市。
我通过电商平台,一斤青菜卖到了十块钱,比市场价高了五倍。
城里的客户抢着要,经常断货。
村民们看到效果,都服了。
“远儿说得对,慢工出细活!”
“咱们的菜就是比别人的好吃!”
一年后,青山村的名气越来越大。
媒体报道了我们的生态农业模式,政府也给了政策支持。
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以前一年赚两三千,现在一年能赚两三万。
李建国逢人就夸我:“远儿是咱村的恩人!”
村民们也都对我感激涕零。
“要不是远儿,咱们还在受穷!”
“远儿就是咱们的亲儿子!”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村的王。
所有的决策都是我做的,所有的规划都是我定的。
村民们对我言听计从,把我当成了救世主。
我也确实享受这种感觉。
在城市里,我只是万千创业者中的一个,成功了没人在乎,失败了也没人同情。
但在青山村,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骄傲。
这种成就感,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苏雯偶尔来看我,每次都劝我回城里。
“项目已经上正轨了,你可以请个职业经理人管理。”
我摇摇头:“不行,村民们还需要我。”
“你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苏雯有些不耐烦,“我们的约定呢?”
“再等等,至少要等村里完全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