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脱下风衣,扔在唯一的椅子上,走到工作台前。冰冷的金属台面触碰到他依旧有些发颤的指尖,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
启动系统。庞大的本地数据库开始加载。
他需要答案。而答案,只能从那个源头去寻找——李哲的记忆,那段他只看了一眼就被彻底摧毁的恐怖画面。
深吸一口气,他插入了携带LNX-730备份的加密硬盘。数据流倾泻而下,在工作台的主光幕上重新构建出那个楼顶的绝望场景。
风声,心跳,冰冷的失重感。
还有那张脸。
他的脸。
这一次,他强行压制住翻涌的情绪和生理不适,将分析师的冷酷面具戴在脸上。他不再是那个被惊吓的安保主管,而是一个审视证据的机器。
放大。面部特写。增强分辨率。
毛孔,细微的疤痕,虹膜的纹理,眼睫毛的弧度……每一个生物特征细节都在高精度解析下无所遁形。数据比对程序无声运行,将他自己的员工档案生物信息与画面中的“李维”进行毫厘级的校验。
光幕一侧,结果疯狂滚动。
匹配度:99.97%。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生物特征完全一致的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会有极其细微的差异。99.97%?这已经无限接近于“就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冷汗再次渗出。但他咬牙撑住。
如果不是孪生兄弟这种荒诞的巧合(他是独生子,档案清晰可查),那就只剩下一种技术上的可能——生物复制面具?全息投影?某种极其逼真的拟真技术?
他调动所有知识储备,疯狂检索着军用、黑市可能存在的各种伪装技术资料。大部分技术要么无法达到如此高的生物特征复现度,要么无法在那种近距离、动态环境下瞒过记忆记录(记忆记录仪捕捉的是生物电信号和神经反馈,远比光学摄像头更精准)。
工作台上的指示灯不断闪烁,庞大的数据流几乎要撑爆本地处理器的极限。
就在他几乎要陷入绝望时,一个深埋在军方已解散项目废案中的名词,如同幽灵般跳了出来——“幻影”项目。
一份高度残缺的档案。描述了一种处于理论阶段的意识映射与生物接口侵入式伪装技术。它不是简单的物理面具或光学欺骗,而是直接干扰目标的短期记忆与感知神经系统,让目标“认为”自己看到了某张特定的脸。它作用于大脑,欺骗的是感知本身。因此,任何记录设备,只要其原理是基于捕捉主体的神经反馈和生物电信号(如记忆银行的技术),都会被同步欺骗,记录下被篡改后的“真实”。
理论上,这项技术需要先获取被模仿者的极高精度的生物神经网络数据,以及强大的实时运算支持。
李维感到一阵眩晕。
如果……如果对方拥有这种技术……
那么,李哲记忆里的“他”,是李哲临死前被篡改的感知?是凶手通过某种手段,将“自己是李维”这个信息,强行灌入了李哲正在记录的记忆中?
目的是什么?
栽赃。完美的、从受害者视角出发的、铁证如山的栽赃。
而谁能接触到李维足够详细的生物神经网络数据?谁能有权限动用这种理论上甚至不该存在的军用级技术?